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3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卢艳丽李骏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卢艳丽1李骏2

(1东营市胜利油田胜北医院内二科257064;2东营市胜利油田胜采医院外科257064)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103-03

【摘要】介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心脏病、眼底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高脂血

症、血液学因素也有相关作用,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其危险性更大。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则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某些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而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其中的一些确定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综述如下:

1.年龄: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55-75岁年龄组中,发病率增高更为明显,几乎呈对数直线上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显著。年龄增长是脑卒中的一种不可干预的影响因素。

2.脑血管病家族史:目前大多认为脑血管病属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度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有的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的父母死于脑卒中者比对照组高4倍。

3.高血压:高血压是最重要的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不论何种卒中类型,血压与卒中的发生均呈正相关关系。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均可增加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危险性。有研究指出,当舒张压在9.33-14.7kPa(70-110mmHg)之间时,舒张压每增加7.5mmHg,脑卒中的发病率就增加1倍。单纯收缩压增高者脑梗死的发病率比血压正常者高2倍。患高血压又未经治疗者,比接受过治疗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更高。因此早期治疗高血压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近年来我国在六个脑血管病高发地区进行了前瞻性高血压敢于试验研究,结果证实可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下降。

4.高脂血症:已经确认,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关,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研究显示,血清胆固醇水平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特别当胆固醇超过4.14mmol/L,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HDL-C)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血清胆固醇水平低时,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也有研究认为脂蛋白(a)是缺血性卒中,特别是青年脑卒中的一个独立的遗传危险因素。Couderc与Pedro-Botet等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研究发现,发生缺血性卒中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明显相关,其中E2和E4可能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ApoEE2/E3及E3/E4表型与脑血管病有关。

5.心脏病:心脏病是公认的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脱垂、心脏粘液瘤等各种心脏病。能够导致脑栓塞的心脏瓣膜病和心内膜病变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脱垂和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20%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全身性栓塞,其中50%为脑血栓。易导致脑栓塞的心律失常主要为心房颤动和病窦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心脏不规律跳动致使血流淤滞,在左心耳处易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被推入体循环即可发生脑栓塞。

6.眼底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及重要的危险因素。眼底动脉硬化可基本反映脑动脉硬化状况,伴眼底动脉硬化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其硬化程度越高危险程度越大,合并高血压者差别更为明显。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者的同龄人高约1倍。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此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可因应激反应而使血糖升高,高血糖症易出现血浆黏度改变,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都将影响到脑微循环灌注,使脑梗死加重。高血糖及脑组织缺血缺氧增加无氧酵解,酸性产物堆积,导致细胞内外酸中毒,反过来加重局部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导致恶性循环。高血糖对神经功能有直接的损害作用。

8.血液学因素:血液病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无疑是促发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病可为脑卒中的直接病因,如红细胞增多症促发脑梗死,白血病并发脑出血。、血栓前状态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不仅表现为凝血功能亢进,而且与血管内皮变化、血小板和白细胞功能亢进等复杂因素有关。此外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粘度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等亦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9.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据调查统计,在45岁以上年龄组中,约有5%的无症状性颈动脉血管杂音。在有杂音组和无杂音组的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是14%和3.6%。

10.吸烟:吸烟对人体动脉危害性较大,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引起氧缺乏,进而导致脂质代谢障碍和动脉硬化。吸烟量的增加,可使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并可加速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舒缩功能降低。

11.饮酒:急性酗酒或慢性酒精中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量饮酒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有人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可能预防缺血性卒中。

12.饮食因素:主要指摄盐量、肉类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摄入量。高钠低钙、高肉类、高动物油的摄入是促进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因素,因此对脑卒中也是不利的。

13.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有关。由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故超重是脑卒中的间接危险因素。

14.口服避孕药:60~70年代,认为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50mg)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口服小剂量避孕药(雌激素含量<50mg)不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15.TIA和脑卒中史:约20%脑梗死病人有TIA史,TIA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15%,TIA发作愈频繁,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愈高。有卒中史者的脑血管疾病复发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

16.气候:高纬度地区及秋冬季节脑卒中发病率高,与低气温有关,脑血管易发生痉挛。

1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和TIA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不明的青年或者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要考虑本病可能。血浆中半胱氨酸水平随年龄增长,并与红细胞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成反比,应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致动脉硬化;同型半胱氨酸的氧化可产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促进LDL-C氧化,增加泡沫细胞形成,致使血管壁增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血管的调节功能,致使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增加血小板粘附及血栓烷A2(TXA2)产生,促进脑血栓形成。

18.高尿酸血症:该病也与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密切相关。尿酸(UA)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是人体主要的内源性水溶性抗氧化剂之一。在高UA情况下,尿酸盐结晶通过与脂蛋白结合促进脂质过氧化和LDL-C的氧化,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诱发并参与引起血管的炎症反应,使血管内膜受损,从而促进血栓形成。UA>7mg/dl组较UA≤7mg/dl组脑梗死进展危险增加72.1%,与Weir等研究发现高尿酸是卒中预后不良及卒中后高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相符。

19.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

20.职业: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较收入低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低,户外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21.脑动脉炎:各种脑动脉炎均可导致局灶性脑缺血或出血,约占青年脑梗死病因的20%。炎症性动脉病变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血管壁炎症和坏死改变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大动脉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特异性感染。

22.脑血管痉挛:青年人患偏头痛时常易合并脑梗死,其原因可能与血管痉挛或伴有血小板增多的高凝状态有关。

23.抗磷脂抗体:是血液中一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统称,正常人群抗磷脂抗体的阳性率为2~5%,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10%,而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45~50%。抗磷脂抗体阳性与青年卒中关系更为密切,且患者以多发性脑梗死多见。

24.心脏外科手术并发脑栓塞:在手术过程中可出现空气栓塞或脂肪栓塞。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无论是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其附近均可有血栓形成,栓塞多见于术后3个月内。

25.某些药物:与中风相关的常见药物有:鸦片制剂、苯丙胺、可卡因等,中风可能是药物的直接作用或用药的并发症所致。

26.放射性物质:在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全面的放疗可加速脑动脉壁内的脂质沉积,从而成为脑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

27.白细胞:脑梗死是脑细胞缺血发生坏死过程,伴随着炎症反应,同时存在着应激反应,使白细胞、血糖升高。白细胞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报道C-反应蛋白(CRP)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引起内膜增厚和斑块破裂,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另外,CRP可激活补体系统,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害,促使血栓形成。

28.其他:低钾血症、狼疮抗凝血物质、C蛋白及游离S蛋白缺乏、抗心脂抗体等代谢或血液学异常,都与脑卒中有关。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可导致或伴发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这可使

脑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发脑中风。饮用软水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增加,而硬水可能有助于钠的排出而防止高血压,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脑血管病是多危险因素疾病,多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年龄、高血压、心脏病、眼底动脉硬化相对危险度高,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遗传、糖尿病、吸烟、酗酒、高钠盐低钙饮食、高脂血症、血液学因素与脑卒中也有相关作用。但是更应重视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其危险性更大。大部分危险因素是可以干预的。中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措施,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就需要大力宣传,加强全民防病意识。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26-127.

[2]胡维铭,王维治,主编.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2001.2:428-433.

[3]温红梅.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4):298-300.

[4]刘乐喜,刘远洪,梁金花.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原医刊,2004,31(18):5-7.

[5]王保爱.进展性卒中影响因素(附62例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8):880.

[6]WeirCJ,MuirSW,WaltersMR,etal.Serumurateasanindependentpredictorofpooroutcomeandfuturevasculareventsafteracutestroke.Stroke,2003,34(8):195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