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

/ 2

中职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

黄卫平

黄卫平(宜都市职教中心湖北宜昌443300)

一、中职教育目前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国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等提供了人才支撑。众所周知,目前,国家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都在向职业教育倾斜,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职业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难题与尴尬,国家的大力投入与社会的反应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社会认同度不高,职业教育仍是弱势群体。我们认为职业教育还存在以下困惑:

1.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不够,职业教育没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同企业生产不能很好地紧密结合。中国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学校制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由于学校实训设备大多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设备,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新工艺不能在学校得到体现,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技术不能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

2.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中国现行职业教育偏重系统理论传授,采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与现有职教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大适应,与企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相差较大,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受到企业好评。

3.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目前的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方法、重知识轻技能等局限,教学过程中多数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当然,除上述因素外,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健全等诸多方面的困境。

二、加快改革,提升内涵发展

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优秀,不是由学校来评价的,而是由社会和企业来评价,因而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和企业的联系,政府应为职业学校创造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中国职教师资来源于师范院校和非师范类普通高校,这样,就形成了职校教师受过师范教育者不具备专业技能、懂专业者未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现象,而且都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国家应通过立法,规定职校师资标准,并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一支“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团队的构成包括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以及学校专职教师三部分。目前而言,可通过以下途径对现有师资进行实践培训或引进外聘技术能手、专家:一是加大教师实践锻炼力度,鼓励教师多参加专业实践,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一定时间到企业实践锻炼;二是尽可能采取多种优惠措施,从企业引进技术专业人才;三是外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目前各职业学校各专业均聘请有校外兼职教师,省教育厅也拨出专款聘请楚天技能名师,但发挥出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3.改革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原有的学科体系课程逐步转变为行动体系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材,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衡量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标准不是学科理论知识掌握得多少,社会行业企业对这一层级人才的要求也绝不是考查其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及其应用情况,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胜任岗位要求的从业能力,即完成工作任务必备的岗位能力。这种适应岗位需要的劳动能力,不是系统化学科理论知识学习铺垫所致,而是在学校实习实践中、在大量的反复的技能训练过程中形成的,这是中职学校专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基本要求。

4.改革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大连轻工业学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这一提法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对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做中学、做中教”是适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中学、做中教”这一理念的实施,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色,教师以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咨询者、监督者或调控者,也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愉快地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做中学、做中教”,就要全方位地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推进工学结合,将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理论学习对接,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来,从而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的要求。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保证工学结合得以实现的有效形式。校企合作作为政府主导推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实践提供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引企入校,学生在校即可实现到企业的实训实践活动。

5.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树立多元评价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评价,必须是尊重学生实际的评价,是因“材”而施的评价,而且是以激励学生为最终功能的评价。生源的参差不齐决定了评价标准的差异性,评价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多样性。为此,我们必须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僵化的评价方式,树立适应性的质量观,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对部分学生最为头痛的基础文化课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考核,对直接关系学生毕业后适用的专业课实行开卷或实际操作考核;二是建立包括德、体、美、劳等能力在内的综合测评、多元评优的评价方式,不拘一格地评价学生;三是实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我校在教学改革创新中的践行与思考

一是攀亲结缘,在企业办班。学校与宜都市宏程汽修有限公司建立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班办到汽修厂,改革纯理论或理论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专业学习时间。

二是筑巢引凤,在校内办厂。学校与宜都市茂磁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合建电感元件生产线。厂方提供技术支持、生产组装原材料,派1名生产技术人员及1名品质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管理,学生可轮流进入该生产线进行生产性实训。这种“引厂入校”、“变实训室为生产车间”的校企合作形式,促进了我校电子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尝试了学校管理向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取得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质性突破。

三是理实一体,在提档升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按“职业素养+岗位能力+个性特长”的综合化课程体系构想,已经在设备投入上初步到位(纯设备投入近500万元),投入75万元构建了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特点,学校将深入推进“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计算机应用专业按照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已完成了信息中心硬件设备安装,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正有序开展建设。

总之,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