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解剖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2

利用解剖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赵珂

赵珂(驻马店市卫生学校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425-02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的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层次的医学生只有学好了解剖学,才能为后面所学的各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解剖学是一门以形态描述为主的学科,学习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这种方法的确定是通过实验课来实现的,所以上好实验课是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以利用解剖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2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出好讨论题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关键,讨论的题型主要是具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临床联联系的综合分析题。例如在循环系统的一题为:肝硬化患者晚期为什么发生呕血、便血、脾大、脐周静脉怒张等表现?通过讨论既分析了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侧枝循环途径,又简单地介绍了临床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克服了那种不明道理、死记硬背的习惯,从而从基础课开始探讨临床知识、有利于体现基础的重要,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再如,在上完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再让学生们讨论“中风”患者应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等。把这些综合性很强的分析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增强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解剖实验课的研究和探索,利用科学方法让各专业学生不仅爱上解剖课,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们解剖技能综合考试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验课上,利用学校的资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将来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