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学习逆反心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1

初中生英语学习逆反心理浅析

袁红梅

袁红梅(宜川县西郊中学陕西宜川716200)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近十年,深感初中学生是思想波动较大的阶段。发现学生有一个“通病”,普遍对新生事兴趣很浓,天真幼稚,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但这些情况的持续却极为短暂,一旦兴趣消失,好奇心消失,好动、幼稚得过了头,就会表现出对事物的反感、厌烦、甚至干出蠢事,这也许就是所渭的“逆反心理”心理现象吧!在初中英语科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我曾对2006届的一个班进行过调查,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大部分是中、下等学生,其原因列举如下:

①基础差,学习吃力,上课像是听天书。②课堂上老师不用正眼瞧差生,有歧视之感觉。教学总是围绕好学生进行,不能发扬民主、全盘考虑。③英语单词记不住,语法枯燥五味。④老师偏心眼,对差生没热情。⑤老师对差生打骂、罚站,伤害了自尊心。⑥作业交不了、背诵任务完不成,老师不是帮助、鼓励,而是让几十遍的抄写。⑦对英语老师有看法,不愿学该科。8、一点小事,老师就向学校领导反映,向家长发脾气。

这些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该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注意自身问题的同时应正确引导,尽量让逆反心理消失在萌发状态。

1.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润滑剂,是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药。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尤其中、下等学生更应关怀。差生并不是生来就差,之所以差,是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作为教师不可以歧视他们,应做到亲切而不疏远,热情而不冷淡,帮助而不嫌弃。要用满腔热情的爱去代替责备和训斥,体罚和侮辱。平时多走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细心观察他们的有点,多发扬、多鼓励,使他们真正把你当朋友,以爱动其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信、奋发向上。

2.教学有所创新,使学生百听不厌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总是抱怨唱独角戏不好,要进行教学改革。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口头上喊得更响,可现实中传统模式照旧。我教你念,我问你答,我翻译你听,我写你抄时常可见。2007年跟随县“双常规”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老师观念陈旧,教学没有创新,几乎人人都是一个样。这样的授课,学习不厌烦,没有逆反心理那才不正常呢!所以教师应认真探索,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堂课。不但要把该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更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动脑筋,使学生节节能有新鲜感。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使求知欲变为学习的动力,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品尝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3.乐教敬业、关注全体学生

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就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大。我们是塑造灵魂的,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而且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因而来不得半点的马虎。首先要有乐教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关键要抓好课后的帮差工作。对课堂上听得含糊不清的学生,课后应给予辅导答疑,做到问而不烦,平等待人,耐心解答,不发脾气。这样学生就敢接近你,不懂就问的良好风气就会形成。其次,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等生,对好中差的学生一视同仁,一样热情。一样耐心。辅导中力争把解题思路点拨给他们,绝不能出现告状答案,万事大吉的现象。课堂上还应多提问较简单的问题来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学习的进步和成功。也可要求优等生伸出友谊的手来帮助,使每一位差生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想只要用敬业精神感化学生,学生定会乐于接受你的教诲。

总之,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摸索,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心上,多为他们着想,耐心教育,加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逆反心理就一定会得到克服。

切记: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