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不良反应

/ 2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

司丽

司丽(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453000)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417-02

中药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瑰宝之一。西药由于说明比较清楚,大家对于其不良反应也会有预知和防护。中药的一些不良反应往往被忽视或者掩盖。更是有些人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而滥用。本文讲述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预防。

一中药不良反应主要类型

1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在中药不良反应中所占比例较大,涉及品种较多,主要表现为药疹、皮疹、哮喘、胸闷、心慌、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在一份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报告中,260例中药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占52.7%,过敏性休克占9.6%,在68篇清开灵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中,过敏反应有44篇,共71例,其中,过敏性休克14篇16例,过敏性休克死亡的4篇5例;穿琥宁为纯中药制剂,由它引起的过敏反应个案报道也不少见。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过敏的物质是由于多羟基芳香酸组成的进入人体后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的氨基酸缔合呈更大分子的复合物以期的过敏反应。中药过敏,注射剂占剂型的72.5%,注射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材提取不能完全排除的植物蛋白或有机质在体内形成的半抗原引起的。

2毒性反应,主要有肾脏毒性,心脏毒性和肝脏毒

(1)肾毒性占中药毒性反应比例较大,主要表现为腰痛、水肿、蛋白尿等,严重者可致肾功衰竭而死亡。所涉及药物有雷公藤、七叶素、芦荟、紫杉等

(2)心血管系统毒性:毒性反应常见药物包括乌头属植物根茎、秋水仙、雷公藤、甘草属植物的根、麻黄及某些含有蟾酥的成药。6例外伤性颅脑损伤的青壮年病人在应用β-七叶皂苷钠后出现心动过缓。一例72岁男患者,因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致快速房颤。某些含蟾酥的成药如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等,可引起洋地黄样心律失常。

(3)肝脏毒性:随着中成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成药引发的肝损害病例渐增多。对116例药源性肝损害的分析显示,中成药引发肝损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共23种86例占74.14%,其中治疗骨关节疾患的药物“壮骨关节丸”,引发肝损害42例,约占中药中毒总例数的50%,其次是治疗皮肤病(如银屑病、白癜风、硬皮病、慢性湿疹等)的各种中成药共8种引发肝损害14例,其中死亡1例。

3其他不良反应,例如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溶血和呼吸系统出现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

二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药物因素

(1)药物品种混淆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比较多。就柴胡来说,就有北柴胡和南柴胡之分。药品的来源不同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其药效和毒性也不相同

(2)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和自然条件不同会影响药材质量。即使同一地区药物因生长年限不同和采摘季节不同含量也不完全一样。例如四川南川产的乌头其有毒陈分含量是北京西产的2倍,甘肃产的3.2倍。有如芍药在5、7、11月采集,其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7.2%、3.3%、9.4%。所以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不象西药那样很好控制。

(3)质量污染普遍使用含机磷、有机氟等农药,使用含有铅。铬砷等有害重金属的工业废料、废水、废气等对土壤、空气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愈来愈严重。这些污染被长期残留在污染的环境和植被内。为了提升药品的品相,卖个很好的价位,一些不良商贩更是用以些非法手段加重了药品本来就日益严重的污染。例如赤芍是用白芍染色有冒充,甘草通过硫磺熏蒸以次充好。在药品中加入重粉(硫酸镁等),染色,甚至泥土,细沙。已经不是什么新手段了。这使本来就不好控制的中药质量更是雪上加霜。

(4)中药的炮制不当中药的炮制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提高疗效。尤其是毒性药物处理不当就有中毒的危险。以朱砂为例,传统加工需要水分,即不断加工研磨,才能独到白色正品。现在采用机械加工,所得细分容易发黑,一旦发黑,说明已经有游离汞产生,使用易中毒、

2临床应用不当

(1)药不对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药症相符,才能起到治疗作用。药症不符,轻则与病无益,重则出现不良反应。如黄连、黄芩黄柏和大黄组成的复方来治疗实热型细菌感染,符合热者塞之这一中医基本治则,但是细菌感染,若为虚寒症,若服无用,重则会出现中毒现象。又比如感冒为例,中医就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表寒里热型。咳痰,就有黄痰和白痰之分。就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药品。

(2)多药并用导致的配伍不当和煎服不当合用数种针剂时,药物之间或者药物与机体之间的作用,改变了一种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度,从而改变了药物的药理效应和毒性效应。例如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就容易析出,所以不能用糖做溶媒。刺五加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配伍后也易产生沉淀。双黄连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按常量配制,立即产生沉淀。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配伍得当,互相协调,增加疗效,降低毒性。配伍不当,本来没有毒性的药品,会因为配伍不当而产生毒性。历代医家经过漫长摸索总结出了,“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现在临床上常常是中西药联合使用,但是联合用药后所产生的药物的相互作用的问题尚不被人们熟悉或者很少研究。合用不当则可使药效降低,毒性增强。如石榴皮、五倍子侧柏等中药含有大量的鞣质,不得与酶制剂、含金属离子制剂、生物碱、强心苷类西药何用。临床上中西药合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不少、强刚[1]报道六神丸合用感冒通致急性肺水肿。范新[2]报道一例静滴灯盏花加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溃疡病。中药的煎煮遵循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的法度。煎煮必须按要求执行,实践过长或过短都不可以。

(3)服用时间和剂量不当以及饮食禁忌对有刺激性的药物,如远志、桔梗应饭后服用。辛热药物应冷服。大寒药物宜热服。中药的每一味药品都和西药一样有其使用量。过小,无疗效,过大必然产生毒副反应,如巴豆常用量通便去积,过量就水泻不止,有生命危险。例如中药的轻粉信石等含有重金属,必须严格按要求服用。中医讲究医食一家,很多种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同时还是药物。例如葱、姜、蒜、茶、山药等等、在生病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饮食禁忌。例如服用地黄、何首乌忌葱。服用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等。

(4)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中药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在检查项目中没有杂质,缺乏有效的科学与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的手段,制剂工艺不够完善,含有杂质比较多就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例如双黄连口服液针剂的不良反应率比口服和外用就高很多倍。

三中药不良反应除了有以上原因外病人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

(1)加强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加强管理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要加强中药材市场的管理,使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坚决杜绝伪劣假冒药材进入流通领域。二一方面加强药材市场管理,使一些黑心的商贩不能在流通领域作假,不能立足。以确保药品的真实性,准确性。控制工艺流程,提高工艺质量完善中药制剂的药品说明。

(2)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应该明确中药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掌握用药执政和时机。避免滥用。病人要严格配合医生,遵从医嘱。不擅自增减用量,私改用法。

(3)建立有效不良反应机制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4)加强中西药之间互相作用的研究。

关于中西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还是比较少,需要临床做更的工作来完善这一逐渐被广泛应用的方法。在联合使用时更加要小心,中西药之间的变化。

结论: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起西药来说,原因更多。无论是药物本身的还是使用不当的,亦或是机体个体反应的,要求我们在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遵循中医理论对症下药。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加强药学监护。科学的客观的使用中药。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近一步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红亮,李巧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医学生素养新疆中医药,2010年28卷第5期.

[2]杨翠琳,邓晓莉.我院10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业,2012年,21卷,第4期.

[3]仲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2例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年,8卷,第6期.

[4]姜玉琴.中药不良反应探讨,中国当代医学,2007,14,100.

[5]吕续红.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疑难杂症杂志,2006,5,(4)316.

[6]张育.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中国医药论坛,2007,5,13.

[7]高可新.探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措施.光明中医,201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