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零用钱,我们该怎么花”的综合实践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记“零用钱,我们该怎么花”的综合实践活动

陈红梅

陈红梅(瓦房店市实验小学,辽宁大连1163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家庭收入逐年增多,学生兜里的零用钱不断,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零食不离口,玩具不离手”养成追求时尚,爱花零钱的风气。

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的体验相结合。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班级开展了“零用钱,我们该怎么花”的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本次活动,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一、合理分工,让实践更充实

确定好主题之后,同学们又以小组为单位,设立了四个子课题:

1“.小学生每天零用钱数目的调查”;

2“.小学生每天零钱消费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每天零用钱来源情况的调查”;

4“.小学生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

本次活动以调查访问为主,各个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各尽所能。活动过程不但让每一位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也让他们意识到手中的零用钱来之不易,乱花零用钱不仅危害身体健康,更危害到心理健康。

二、分析数据,让实践更丰盈

第1小组通过对小学生每天零用钱数目的调查,他们发现:接受调查的100名学生,每天的零用钱数目在1元左右。如照这样计算,全校2000多名学生,一天就会额外花销2000元,那么,一个月就会额外花销约60000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第2小组带着“同学们到底把零用钱花在哪里”这一问题,经过明察暗访,他们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学生当中,有52人把零用钱花在买零食上,有20人买了玩具,而买文具、课外书等合起来只有18人。所以,每天上学和放学后,学校周围的小吃店玩具店都挤满了人。看来,大部分学生都把零用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第3小组做每天零用钱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小学生每天零用钱来源情况的调查表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有8﹪的学生零用钱来源是骗来或偷来的。经过调查得知,小学生欺骗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是以老师收费为借口;有的是以买文具为借口;还有得就干脆从家里偷。调查小组的同学不由得从心底发出慨叹:过多的零用钱只会养成自己爱花钱的恶习。

第4小组同学对小学生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对小学生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

家长们明明知道自己挣钱不容易,为什么还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随便给孩子呢?答案只有一个:他们过于溺爱孩子,孩子有什么需求(不管对与否)都会尽量满足。

历时一个月的调查,学生们不但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快乐,而且增强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同时,他们在活动中也发现了自己也有爱花钱的毛病,切实体会到手中的零用钱来之不易。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三、抓住契机,总结反思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手中的零用钱来之不易,不能乱

花,笔者趁着学生调查的高潮,对学生手中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如下统计与分析:

平均每位学生每月的零用钱大约是25元左右,其中用于买零食的约8.4元;买玩具的约6.2元;上网吧玩游戏的约6.5元;买文具的约2.1元;其它1.8元。然后,让学生针对以上结果进行讨论:

(1)从以上调查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现状发展下去有什么危害?

(4)怎样合理使用零用钱?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对“怎样合理使用零用钱”,好多学生提出了要把自己的零用钱积攒起来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带领他们算了一笔账: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角钱,笔者班80人,一天可节约多少钱呢(8元)?全校2000人一天可节约多少钱呢(200元)?全国13亿人口,一天可节约多少钱呢(1300万元)?如果500元就可以救助一个失学儿童完成一年的学业,这些钱可以救助多少名失学儿童呢(2600名)?

看完了这些数据,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再乱花钱了,要把节约下来的零用钱捐献给希望工程的小朋友,奉献自己的爱心。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指出:“教育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里和教室里进行,而要发挥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因素的作用。”正是在这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诞生了此次调查实践活动,并且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的人格臻于完美,能力不断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班级里呈现出“节约零用钱,救助失学儿童”这一派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