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20看中国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的变化

/ 3

从G20看中国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的变化

张蕾(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增强,国际地位处在快速上升时期,在G20峰会上,中国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被看成是全球经济的“发电站”,更是亚洲经济恢复的巨大杠杆。

关键词:G20;中国国际地位;启示

1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

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是百年罕见的、波及世界各个国家的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危机。面对这场危机,各国一方面纷纷推出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全世界各国必须通力协作,才能共同化解这场经济危机。G20峰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召开了两次。第一次是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第二次是2009年4月1日在伦敦举行。伦敦峰会传递了以下三个信息:

1.1美国的妥协和让步

在伦敦峰会上,美国迫于国内外形势压力作出妥协和让步。奥巴马承认,这次峰会展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世界经济的规则再也不仅仅是由西方国家说了算。越来越倚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解决世界和美国面临的经济、政治问题,美国开始正视现实,学会了妥协和让步,不仅在统一财政刺激方面向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让步,而且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让步,承诺给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大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1.2分歧和矛盾犹存

对于美国和英国希望欧洲国家政府继续出台新的刺激方案,以推动经济恢复增长的主张,法德两国则主张应该先关注政府此前出台的刺激方案的效果,并且担心政府债台高筑将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一致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且改革进程必须充分反映全球经济的变化,保证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地位。这些呼吁在伦敦峰会上得到的实质性回应相对有限。

1.3中国的含金量提高

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含金量显然是最高的,这不仅由于中国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在于中国必须担负起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的责任,积极带动世界经济复苏。2009年2月,中国在欧洲签署了超过220亿美元的采购合同,还计划于今年夏天派采购团去美国。而中国政府做出今年经济增长率争取达到8%的承诺,出台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更是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重大贡献。

2综合国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决定性因素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发展举世瞩目。今天的中国不但建成了一个总体小康的社会,而且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1经济方面

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6452亿美元,比改革开放起步时的1978年增长了近13倍。中国的一大批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如粮食、棉花、煤炭、化肥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7年中国的GDP已经超出德国,跃居世界第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以上数据充分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第三大经济体。

2.2政治方面

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一次成功实践。中国已经成为许多重要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多边组织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员。

2.3军事方面

2006年世界军事实力排行榜公布,中国军事力量总体排名世界第三。2009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书中“二炮已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三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不研发新型核武)核战略引人注目。中国敢称陆基导弹具备反击能力,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至少能飞行一万公里以上打到大洋彼岸。“反击”意味着中国能扛得住敌方率先发起的核攻击,在受袭后仍有能力实施核报复。中国实施“三不”核战略表明中国发展核武器,组建战略核部队,是为了打破核垄断、遏制核战争。核反击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和核战争,维护中国的独立和安全。此外,以“反卫星”武器试验和“北斗二号”导航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中国开始构建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这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4科技方面

中国的科技力量稳步上升,为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为3701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五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四位。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涌现出如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重大自主创新性成果,促进了高技术及产业的跨越发展。2008年的“神七”发射是中国航天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精彩亮相,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在经过3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增强、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日益上升,国际地位处在快速上升时期,已经准备在全球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几点启示

3.1弱国无外交

如果说中国在19世纪时是卑躬屈膝地和外国人交往,20世纪是试着在参与国际事务时挺起头来,那么,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是和世界诸强一同指点江山了。在G20峰会上中国获得全世界的关注,近年来中国能获得越来越多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争取到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对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与修改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之向着有利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2国家利益呼唤中国对外政策转型

“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维护国家利益一直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是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毛泽东时期,主要实行结盟外交。邓小平时期,中国采取“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中保持低姿态,被动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社会接轨。

毛、邓时期,中国对外政策具有局限性,是因为国力不强,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对外政策。那么今天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维护国家利益,因此国家利益呼唤对外政策转型。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对外政策转型的迹象:

表现之一:中美关系上,过去一直是美国批评、指责中国,现在转变为中国直接批评美国。温家宝总理在参加达沃斯会议期间,明确表示西方,特别是美国轻率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前这场危机的原因之一。他还宣布,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就不会向它提供资金。

表现之二:中国和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关系上,过去是被动服从、执行,现在转变为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危害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规则。《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居于霸主地位,这一单一的货币体系是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它使整个世界陷入危机之中,使中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美元外汇大幅度缩水、流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改变旧秩序、旧规则的要求。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20国集团峰会召开之前,设想建立一套新的货币秩序。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设立一种新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改变美元称霸世界金融体系的局面。

现在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中国正准备在国际金融事务上发挥积极的干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已摆在各项议程的首位,再加上改革现有全球金融秩序已经变得无法抗拒,中国态度的转变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当前这场危机中蜕变出的是何种新的体系,中国都将扮演核心的角色。

3.3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政策的改变有效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处境

3.3.1中美关系的新动向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是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在美国看来,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一定能会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大国,而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后,一定会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一定会向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对中国实行“遏制+接触”的政策。长期以来,这一政策的重点是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在各个方面给中国制造障碍,目的在于延缓中国崛起的时间和速度。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实力大幅下降,美国认识到能否继续占据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关系悄然发生变化。

变化一:过去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国一直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而中国处于弱势地位。美中高层官员会晤时,美国国会、美国政府和主流媒体总是要求美方向中方就人权、知识产权和台湾问题向中国施压。而2009年希拉里访华时却改变过去的惯例,这次会谈的中心议题是要竭尽全力说服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帮助美国渡过金融危机。

变化二:台湾问题曾经是中美双方可能引发对抗的导火索,但是近年来双方在这一敏感问题上也开始找到利益交汇点。小布什执政后期,当陈水扁一系列试图改变台海现状、冲撞底线的冒险行为,危及到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时,美国对“台湾当局”做出明确的姿态,表明即使美国国防部也不接受陈水扁的非理性冒险行为。过去一年,大陆、台湾和美国呈现了空前的“三赢”局面。出现这种良好势头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在两岸事务上的“非主角化”。美国有识之士也承认,“两岸最终在一个国家的治理下”将是大势所趋。中美关系的发展使台湾这张牌的分量变得越来越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中国媒体明确提出,美国需要考虑逐渐淡出两岸事务的时间表和可行性的步骤,这不仅是一种历史性的理性选择,也最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这一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希望。

3.3.2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新动向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顾问约翰·福克斯认为,中国对于欧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欧盟及前身欧共体在对华关系战略的制定上存在严重的错误,这一错误导致欧盟在如何与中国发展关系上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欧盟对华政策“失败”。面对目前的全球格局,欧盟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随着伦敦G20峰会的落幕,欧盟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世界格局正在走向中美G2模式。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力量在国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盟想要进一步壮大就必须将中国看作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双方签署了《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中欧科技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共识文件》等合作协议。以上情况表明,中国同欧盟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3.3.3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新动向

进入21世纪后,中非关系出现了大踏步前进的新局面。中非高层领导互访频繁,特别是2006年11月,中国成功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53个非洲国家中有48国政府首脑与会,轰动了整个世界。中非进入了空前的“蜜月期”。中国成为非洲最信赖的全天候朋友。中国同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已形成10+1和10+3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