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医学类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中职医学类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李智海邓晓燕吴惠兰张志明

李智海邓晓燕吴惠兰张志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景洪6661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406-02

【摘要】中职学校学制从2000年开始逐步从四年制改成三年制,提出“2+1”模式。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在校生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与现实执行的“2+1”教学模式产生一些冲突。本文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考前辅导和技能训练等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2012年秋季招收护理学生中实行“1.5+1+0.5”教学模式,以提高护理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增加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中职医学类护理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所进行的教学方式。中职学校学制从2000年开始逐步从四年制(3+1)模式改成三年制(2+1)模式。2009年开始,国家实施医学类在校生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对卫生职业院校推行护理专业“双证制”教学模式,统一采用毕业学历证书与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教学模式。随着中职教学的深化改革,即有初中毕业证书就可以就读中职学校,对于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的降低,面临学生基础差、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巨大压力。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工作人员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必经途径,是我国护士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的重要举措,既保障了护理安全和护士合法权益,也是对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反馈。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安排就业提供帮助已成为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因此,中职卫生学校借鉴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双证制”教学模式改革。本文针对“2+1”模式中凸显出学生实习单位用人季节与学校教学、实习与考证这一问题提出实行“1.5+1+0.5”改革。

1实施“1.5+1+0.5”教学模式改革缘由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医学类专业就业出现良好发展势头,在校生人数激增,就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类学生中,大专从2007年的1个(护理)专业发展至今已有4个专业(三年制护理、傣医学、中药制药技术、五年制护理);中专护理专业也从2007年的588人发展至2012年的1336人(一、二、三年级总人数),伴随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学实习、考证就业与医院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凸显。

1.1主要表现为

1.1.1考证时间(含三校生考试)与学生岗位实习中缺乏集中辅导矛盾,致使学生考试(证)通过率普遍不高。

1.1.2用人单位出现季节性用工短缺。

1.1.3毕业前返校辅导难以集中完成。

1.2原因

1.2.1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时间和三校生考试时间均在“2+1”教学模式的岗位实习时间段内,学生分布各大小医院实习,难以集中辅导,学生在岗位实习难以静心复习。为了提高考试(证)过关率和三校生录取率,学校缩短岗位实习时间,即原计划的10个月(每年7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岗位实习时间调整为8个月(每年7月初至次年3月底),岗位实习时间的缩短,必将导致学生实践技能的欠缺。

1.2.2由于学校岗位实习时间的缩短,使毕业生岗位实习的各级医疗单位实习生出现季节性短缺。

1.2.3“2+1”教学模式中由于考证原因,大部分不参加三校生考试的学生5月考完试后即等待着考证成绩或临时就业,学生思想、纪律松散,难以集中进行毕业前教育及毕业补考等一系列离校前工作的完成。

2实施“1.5+1+0.5”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2.1总体思路在原“2+1”总教学时数不变前提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考前辅导和技能训练等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实施“1.5+1+0.5”教学模式后,岗位实习时间可延长为10—12个月,即从每年的1月中下旬至次年的1月中下旬,2月底或3月返校上课、集中复习和辅导。

2.2改革的目标[2]

2.2.1优化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进步。

2.2.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2.3优化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2.4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2.5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2.2.6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3实施方案

2.3.1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总课时在2900学时左右,这种职业教育“三段式”虽然保障了知识的系统性,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矛盾。采用“1.5+1+0.5”教学模式使学习者提前进入岗位实习,以感受到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熏陶,听得到、看得到、触及得到职业要求的气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具体课程设置遵循理论“必需、够用”前提下,把所有课程调到一年半全部完成,第四、第五学期进行生产实习,第六学期主要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调整课程(学生自习加教师重难点辅导)。

第一、二、三、六学期课程安排

2.3.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改的关键是教师,在与学生数量激增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紧缺,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紧缺,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近三年来,学院中专部先后招进9名新教师,且每年还需从州医院等聘用4至11名“特聘教师”方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

3体会

传统模式下较大问题是理论课程比例较重,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而“1.5+1+0.5”教学模式使学生仅读一年半就离校参加岗位实习,在岗位实习过程中感受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学历的限制及社会生活经济的压力,会产生回归读好书的心理。加之,岗位实习时间的保证,使学习者能充足的完成实习单位科室岗位轮训,保证每一位学生学到必备技能,保证了护士资格考前辅导及毕业前教学科目的顺利完成。当然,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本文所提出的“1.5+1+0.5”教学模式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和探究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护理临床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技能训练与考证并行的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05,12(2):165.

[2]刘宇,张静平,叶曼.护理模式转变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7,7(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