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初探

施东辉

施东辉陕西省吴堡县郭家沟中学718299

摘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教育审美情趣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达到大纲规定之目的,还真不容易。

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工作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个任务的完成应该由各门学科教学来共同承担。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美术教学审美教育及中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好奇中领悟美。

笔者在美术教学实习中深深地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真谛。我发现,美术课中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扮演教材中的角色,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审美快感。凭借审美对象引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快感与好奇感,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陶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这两点放在首位,争取在课堂教学中用兴趣和情感去撞开学生的心扉,让平淡的一堂美术课化为神奇。

2.运用联想,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受美。

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很富有吸引力、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感受和理解。看到梅花,我们自然会想起坚强不屈、傲雪凌霜的性格;看到杨柳吐绿,会感到春天的来临、事物的美好。这种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起有关的事物,或由一件事物而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联想。审美情趣的培养总是要伴随着想象,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创作力。我们要善于引导中学生充分运用联想,激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看法与想象,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审美活动不断升级,获得对美的更深刻、更鲜明的理解。

3.运用比较,让学生在审美的比较中选择美。

我觉得中学美术课堂就是要体现出学生的灵动、天真、豪放、自由,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表达出自己心里所想的,画出自己心里美丽的画面。我们作为老师会被他们那最原始的发自内心的声音所打动,会被他们天真的“乱画”所吸引。这正是每个学生所给我的“答案”,也许这个“答案”不是很正确,但我觉得这个“答案”很符合当代中学生那种特有的朝气和个性,我会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向日葵》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我让他们欣赏凡。高不同色调的向日葵,问问他们喜欢哪一个。有的学生回答说喜欢金黄色调的,因为他自己喜欢金黄色,金黄色代表收获;有的学生说喜欢灰暗色……不同的学生对美的东西有不同的感受,我们不能用一种美的方式去制约他们的思维,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因为审美情趣是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和不喜爱作为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和对事物的感受、认识,通过这种感受和认识,使其形成个人独特的生活品味。

4.通过对本土艺术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亮点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也体现在美术课堂中,要用美术课去引导与认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的载体之一,我们要善于运用美术的形式去教育与传递美的因素,从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品味美术给予我们的魅力。

比如,我在教学中,欣赏中国传统的年画与欣赏西方现代的卡通画相结合,就是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区别,其实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中国与世界的区别,不要只认为中国的东西很“土”而西方的东西很“洋”,为了追求时尚而不喜欢中国本土的东西。我认为,应该宁“土”勿“洋”,多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如无锡惠山泥人、潍坊风筝、陕北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内容、示范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达到美术课中的情感价值教学目标,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更能反映出当代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要通过本土艺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树立健康的生活情趣。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进行思考和不断地实践,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学生们不断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中,教学生所想,学学生所学。这样的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真正体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才能在体验中升华美、发现美,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