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1

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创新精神

汪祝东

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中学汪祝东

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主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纳入教学总目标。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即指具有“数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思维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的自觉行为,具有善于探索新规律,揭示新事物的基本观念。现就如何利用新教材搞好创新教育,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要深挖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大量存在创新教育的素材是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教师要强化创新教育意识,充分展示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学材料,使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亲身感知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新知识。在学习八年级(上)第二章第1节《勾股定理》后,我们可以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加以设计,使学生对这一定理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Rt△ABC中,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下面介绍几种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你能根据这些图形及提示证明勾股定理吗?1.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证法:提示:(1)中拼成的正方形与(2)中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2.弦图的另一种证法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外面大正方形的面积。3.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的证法:

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问题二:除上述的几种证法外,你能尝试其他的证法吗?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很多,你若有兴趣可从有关书籍或互联网上找到一些证明方法,读懂它,并与同学相互交流。经过对此题多种证法的反思,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通过对此题材的挖掘反思,学生在认知上得到升华。又比如:在一堂复习课上复习轴对称有关内容:例题:“点M(3,2)、N(a,b)关于x轴对称,则a=____,b=____。”设问1:“直线AB:y=x+1与直线CD:y=ax+b关于x轴对称,则a=____,b=____。”设问2:“抛物线y=2x2+3x+1与抛物线y=ax2+bx+c关于x轴对称,则a=____,b=____,c=____。”这个例题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因此,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反思能否从另外角度或途径去分析、思考,从而寻找多种方法求解,寻找最佳解题方案,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使材料成为问题的“策源地”和“催化剂”。使学生的思维朝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二、利用教材的开放性,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已知条件、结论都比较明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每一个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真正弄懂教材编排意图,适当添加教材外的内容,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是极有帮助的。如八年级下上册第十章《相似三角形》第100页例题4改编为一道开放性试题:如图1,在Rt△ABC中,CD是斜边AB边上的高,根据上述条件,结合图形直接写出你能得出的结论,并加以证明。问题一出,课堂顿时沸腾了。在教师的适时组织讨论下学生能得出如下结论:1.∠1=∠B,∠2=∠A,2.△ACD∽△CBD∽△ABC,3.4.5.6.7.8.……编练这一例题,既达到学会了例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求问题结论的热情,做到了一题多得,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课本中的有关概念中,只有深刻理解概念才能灵活应用,如将概念设计成问题形式,诱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索趋向,在感受知识的创新过程中,加深概念的认识,如在教学正方形ABCD过程时,我们设计了一组问题:1.四边形ABCD在____时为平行四边形?2.ABCD在____时为矩形?在____时为菱形?3.四边形ABCD在____时为矩形?在____时为菱形?4.矩形ABCD在____时为正方形?菱形ABCD在____时为正方形?5.ABCD在____时为正方形?6.四边形ABCD在____时为正方形?从图形的最低状态开始,每层递进,提出一个新问题,引导学生跳出狭窄的单向思维定势,从边、角、对角线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探求满足新的特殊四边形的条件,直到最后,水到渠成,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