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 2

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秦小滨重庆市万州武陵中学校长

【摘要】我国农村教育一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学生自主管理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农村高中教育过程中不断尝试。因此,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探索与实践

我国农村教育一直是人民资源开放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转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学生自主管理以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正在农村高中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尝试。

一、农村高中教育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既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条件,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深处农村的高中学生,在师资队伍和学校硬件设备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面临学习成绩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双重难题,往往呈现出各种矛盾:

1、学生的独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由于他们成长的道路比较平坦顺利,所处环境较优越,导致其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素质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艰苦创业的观念淡薄。

2、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了,但由于学习紧张、升学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其参与实践的机会少,社会实践能力、生存能力较差。

3、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了,但由于缺泛经验、缺泛指导,导致其自主意识过于膨胀,不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非明辩能力不强。

二、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内涵

国外一些国家早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为解决上述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我校正在探究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型教育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学生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从“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将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要求和自觉行为,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自己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学生自主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个体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二是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互相促进。其实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模式的特征

学生自主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拥有其各种不同特征,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拥有学生自主管理的一般特性,而且因为农村高中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也存在其特殊的一面。

一般特征:

l、民主、客观:学生自主管理,应该是让全体学生参与管理,参与管理的全过程,即无论班级的大小事情都让学生参与决策、参与行动、参与评价,从而体现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建设集体,为学校班级建设作出贡献。学生的自主管理能从事情的本身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往往更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避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反许多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受平均分、升学分、合格率、升学率的影响,造成对问题的歪曲和处理问题的偏差,反不及学生更有针对性和客观性。

2、公开、公正:公开是实现民主教育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班级管理也应有相当高的透明度,以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平等关系,从而赋予学生了解权和知情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建设好班集体。其中实施和推进班务公开是班级民主管理的必要举措。例如:班规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细则,学生的奖励和惩处,学生干部的产生、分工和更换,操行的评定和评语,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等,都应公开、透明。发动学生参加自主管理,做到原则公开、管理过程透明、管理结果受到监督。这种公开和透明,保证了班级管理的公正、公平,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接受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轻松、和谐:自主管理的班级,目标明确、班规透明、责任落实、监督有力、措施完备,使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师生间、学生间有更多的信赖和协作,可以形成轻松愉快、坦诚互信、和谐协调的班级心理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都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而那种管理随意、宽严无据的班级,则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或紧张压抑,或散漫懒惰,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特殊的一面:

1、科学实践是关键。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农村教育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由于学科结构失衡,学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课之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一些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之后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2、教师仍然是主导作用。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农村学生相对缺乏社会生活能力,学生自主虽然是学生自己做主,但是教师也应当适当的给予指引,让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四、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展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势在必行,我们要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稳战稳打,其中,我们主要可以从引导学生“生活自主管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习自主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生活自主管理。要求学生逐步学会独立,生活可以自已。例如可以按照以下方案进行:高一阶段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磨难”锻炼,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高二阶段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举办“宿舍文化大家谈”征文活动和“宿舍环境设计”比赛;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高三阶段抓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2、学习自主管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成就感;开展“惜时竞争工程”,强化学生勤奋、竞争意识;进行课程改革和课堂结构改革,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环境;开辟学习实践基地,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选择性学习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使学生体验创新快乐;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做到师生互动;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开放教育教学场所,如全方位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校史馆等,实行开放性教学。

3、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①由学生组织策划丰富多才的活动,如文艺晚会、运动会、创办报刊杂志等;②办好学生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学校,抓好“校团委——各班团支部”和“校学生会——年级学生会——各班委会”这两支队伍的建设;③办好学生社团,先后组建了学生文艺队、合唱队、管乐队、电声乐队、通讯社等,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同时加强对学生工作指导和对指导教师的培训;④落实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⑤成立有学生参与的各种管理委员会,如纪律仲裁委员会、学校食堂管理委员会等。建立学生集体自治机构,这些机构具有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明确的学生集体自主权利、职责范围,具有明确合理的自主管理系统和工作程序在自我管理活动中,具有自主能力、自控能力及自我组织能力。学生集体自治机构作为一个有自主能力的教育主体,它的发展和形成是在教师集体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下,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产物。

农村高中教育是主体性学习、主体性德育的社会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素质教育呼唤主体性教师和主体性教学,农村高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自主学习能力急待加强,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刻不容缓,这是广大正在实行农村高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者在探索与实践中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