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3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刘景山

刘景山辽宁省北票市凉水河乡中心小学

2001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2005年重庆市某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排名榜首的职业就是教师。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而近年来,报纸杂志登载了一系列发生在校园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有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们从更深、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明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已成为当前紧急的任务。教师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心理素质有关,也与其职业性质、工作任务有关,更与社会舆论、上级部门的政策有关。因素是复杂的,需要我们客观地、全面地寻根探源,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一谈。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

首先,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过长的工作时间,过大的工作量,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当老师很好,很空闲,两节课上完就没事”,面对社会人的众口一词,教师们千口难辩。从表面上看,初中教师课务量一般在12~16节,上课时间平均一天最多4小时,而公务员人则要上班8小时,这样一比确实轻松!然而,他们没有看到实际情况,教师的工作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两操,另外还要再继续教育培训,一会儿师德培训,一会儿电脑网络培训,刚听完课,还要评课,又承担了公开课,“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透不过气”。过长的工作时间,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老师很少有自己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本来已很高了,还让学生给任课教师教学情况打分,进行满意率测评,加上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使得老师心情郁闷,凡事感到力不从心,精疲力竭。

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常常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

再次,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教师福利待遇偏低,而那些在普通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这使教师常以发牢骚发泄不满,逐渐失去对教师工作光荣感、使命感,容易自暴自弃。

最后,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要加倍用心于教学以获得较高心理报偿——得到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认可,而学生却认为缴了高额的学费教师理应高度负责,认真教学,这就出现了师生之间认识的偏差;另外,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不明真相,就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

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社会外部环境

(1)社会要改变教育的观念,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一面高呼要进行素质教育,一面向教师伸手要分数,教师被动地布置堆积如山的作业,违心地用一次次考试鞭策学生的前进。只要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变,仍然以学生的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导致教师的负担加大,同时身体和心理压力日渐增加。据调查统计,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了8小时。只有不再以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师的唯一目标,给教师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并通过适当的指导、反馈来为教师提供支持,教师才不会形成工作负担过重的主观感受。

(2)建立公平合理、公开有序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能力与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学校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和业绩评价方面应当给教师提供良性的竞争环境,不要人为地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在职称评聘方面,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改变原来的老套的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陈旧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如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关爱程度等。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兼管实效和教师的主观感受,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制度,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为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3)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回报体系,在提高对教师物质回报的同时,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教师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口号早已提出,但事实上教师的生存状况远没达到公务员的水平。在比较面前,教师的心理天平失衡,对自己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无法释怀。因此,建立合理的薪酬回报体系是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除了物质回报,应试教育造成很多一线教师每天疲于应付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等日常工作,使教师难以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只有真正抛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给教师多一点自主的空间,教师才能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焕发出青春,体验到成就。

(4)降低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教育界一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把教育责任推到了学校,进一步推,就是推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偶尔的行为闪失会遭到周围舆论的强烈谴责。但事实上,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教师的服务对象不是一两个学生,而是一个班集体。由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等,管理学生存在一定的压力。教师害怕学生出现吸烟、打架、旷课、早退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经常反复巡堂、检查,强调纪律,担心学生违法乱纪,看见学生出错就烦躁不安、忧心忡忡。高期望与要求成了压在教师肩上的重担,只有卸掉这个不合理观念造成的“担子”,教师才可能拥有轻松、愉悦的心境。

2.注重自我调节,积极面对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心理问题当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在排除外部压力后得到缓解或消失。但教师的心理问题经常的、大量的,主要的应靠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当你把正确的人生观作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时,你的情绪就会服从于事业,并且能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在困难面前不消极,真正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树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是普天下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富有朝气的,将来要服务于社会的年轻人。教师通过每天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智慧、感召学生心灵、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使他们学有所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时每一个当教师的都有莫大的成就感。人生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该是教师独有的职业幸福感。

(3)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给自己出“难题”,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建立适度的期望,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4)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多献爱心。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为同事的成功喝彩,工作中、生活上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以自身的诚意,换来同事、家长、学生的信任,多献爱心,用爱心去关爱他人,并从他人处去获得幸福。

(5)控制并排除消极情绪。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坐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教师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因此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斥责学生,学生们不仅不尊重教师,不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

(6)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在合适的时候、以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哭一场,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在QQ上跟朋友聊聊天写写日记。“身”方面如: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到歌厅纵情高歌一曲,或与亲友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7)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不要盲目地去跟人家比。干着自己的工作去跟别人比生活,这容易使我们的心态或心理失衡。如拿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拿自己的待遇与别人的收入比较;拿自己的生活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这样一比,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会不平衡,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怨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这样才会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8)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学校读的几年书就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应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的知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反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就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不积极参与继续教育,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

所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9)努力工作,学会休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也有助于教师树立自信心和增强成就感,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老师要学会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培养各种兴趣,在参与追求中冲淡和忘却心中的烦恼,从而感到生活的美好。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紧张生活中的调节剂。只有这样,工作才会舒心。

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心里就有了永远的阳光,沐浴在阳光下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用最灿烂的微笑迎接每一天太阳的升起,并最终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星星。

〔责任编辑: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