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急抢修小分队的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浅析应急抢修小分队的建设

李植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一总队三支队南宁530028

引言

武警水电部队主要担负因突发自然灾害、战争或其它事故导致的水利水电设施应急排险,通常有江河提防抢险、水电站大坝除险加固、堰塞湖排险等任务。目前地震、洪水、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水电部队抢险救援的考验压力有增无减。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堰塞湖排险、泥石流救援等一系列抢险救援活动中,眼前看到的是机械装备忙碌的操作身影,背后隐藏着的是救援团队的决策智慧、资源配置、保障模式等的高效运行。装备随时都有出现故障而停止工作的可能,组建一支能力突出的应急救援抢修小分队是一种重要的装备保障模式。一旦抢险现场装备出现故障,抢修小分队务必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担当精神,展现出强大的技术素养和科学的保障模式,快速修理,快速处置,为装备继续作业提供条件。随着部队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抢险现场的装备维护与抢修保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装备应急救援现场的抢修局限性,加强抢修小分队的力量建设,运用非常规快速抢修方法,对提升应急救援装备抢修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应急救援现场装备抢修存在的局限性

日常修理与应急抢修相比较,在修理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日常装备修理具有充分的维修条件,如修理场地及修理环境符合要求规范,修理设施齐全、备用配件充足,对修理完成时限一般没有过分的要求,通常要求恢复装备的所有技术性能,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而在抢险现场装备的应急抢修,时间是第一要素,它并不要求恢复装备的全部使用功能,只要求恢复主要功能使装备继续作业就行,对于一时难以修复的装备,有时甚至只要求恢复装备的自救功能,具备撤离现场能力,不造成救援阻碍就行。在救援现场开展装备抢修,相对于日常修理,存在很多制约条件,给装备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以点:

(1)修理时间特别紧。在抢险救援现场,时间就是效率,险情的排除有苛刻的时间限制,超过了时间界限,就意味着工作的失败。应急抢修占用了装备使用的时间,抢修工作成为了特别关注的焦点,留给装备抢修的时间非常有限,抢修工作显得特别紧张。特别是对于具有唯一性的装备,如若不能短时修复,恢复装备的使用功能,可能会错失良机,产出次生事故,给救援工作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制约因素特别多。多数救援现场,面临作业环境恶劣、故障因素难以预测控制、修理设施不全、配件短缺、安全风险高、交通不便等制约因素,相对于日常修理,这些因素缩减了修理可供选择的自由度,使能供选择的修理途径相当有限。例如日常修理中,当反铲液压油管破裂,日常的修理方法是重新在附近联系外部专业人员重新压制油管或采购同类型油管,再加以更换。但抢险现场,不具备这种便利条件,修理人员只能利用目前的条件,就地取材,采取粘补或捆绑等特殊方法,快速处理。

(3)心理干扰特别大。灾害现场,通常伴随着危险的环境条件,如滚石、塌方等,给现场抢修人员心里带来不小的安全防范压力;另外指挥人员急于使用装备,会不停追问修理结果,容易触发抢修人员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干扰抢修人员的专注力,容易引发修理失误,给抢修工作带来“欲速不达”的负面效应,耽误抢修工作的进展。

2.加强抢修小分队的力量建设

如何减少抢险现场装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出现故障如何快速高效解决?是加强抢修小分队力量建设的指导方向。我部先后参加了云南鲁甸地震、深圳光明新区5.20、桂林平乐山体塌方等多次救援,成立了应急抢修小分队,基本满足了应急救援装备抢修的任务需求,积累了不少应急抢险现场装备抢修的经验,储备了相当的应急抢修力量。总结经验,整合、完善应急抢修小分队的力量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抢修管理体系,便于为部队探讨出一条应急抢修小分队建设的路子。

(1)抓好组织建设。根据部队任务情况,成立相应规模的应急抢修小分队,明确有一定装备修理经验的首长、工程师在遂行任务时的抢修责任,成员由技术过硬、具有丰富抢修经验修理骨干组成,覆盖机修、汽修、电路、电焊等各方面的抢修项目,并保持人员的稳定性。

(2)强化实战训练。把应急抢修训练纳入到日常的训练计划中,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指导思想,训练修理人员掌握各种必要的应急抢修方法和技巧。例如在野外作业环境下,经常性训练修理人员对故障装备进行检查、判断、换件修理,甚至训练在缺乏可供替换零部件的条件下采用非常规措施修复故障部件的能力,固化修理小分队人员分工、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锤炼出一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组织有序、冷静应对的抢修小分队。

(3)融合平时及战时的装备管理工作。日常的装备管理工作不实不严,势必引发战时装备的故障频率高发。只片面强调战时修理小分队的力量建设而忽视日常装备的管理工作,对提升应急抢修保障能力起着舍本逐末的误导作用。把抢修小分队的责任人及骨干纳入到装备机务组领导机构中来,把战时、平时的装备管理工作有机统一融合起来,牢固树立起平时多维护保养,战时少修理折腾的观念。引起装备的故障因素通常包括操作使用不当、检查保养不到位、部件磨损失效、外部环境影响等,据有关方面统计,操作使用不当引起的故障约占30%,检查保养不到位引起的故障约占40%,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故障约占5%,配件的自然磨损失效引起的故障约占25%。从引发故障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操作不当和维护保养不及时引发的故障率较高,机务组作为装备管理的核心领导机构,在日常的装备管理上,应实行装备责任制管理,编制装备规范操作手册,使操作手按规范操作装备;科学编制装备维护保养计划,并检查督促装备维护保养项目的落实;定期开展“红旗装备”及“红旗操作手”的评比工作,激发官兵爱装管装的工作热情。

(4)重视器具及备件的储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离开了修理器具,修理工作无从开展。平时要对部队各种装备维修所必备的器具进行详细分类、统计,严格按型号规格列出一套能覆盖部队所有装备维修的器具清单,配齐所有器具,分门别类进行储备,达到箱组化、标签化的标准,严格器具动用程序,只允许战时启用。另外一些特殊的辅助器具也不能忽视,如钢丝绳、千斤顶、重型卡扣、电瓶带车电缆等,在我部多次救援过程中,顺利解决了拖拽陷入软泥的车辆或辅助启动了电瓶缺电的装备,起到了特殊作用。备件储备上,结合部队装备情况,针对不同装备类型,以装备使用保养说明书为参考,一方面详细列出各台装备定期保养所需的物资及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例如SD22推土机250小时等级保养,更换机油粗、细滤芯各1个,燃油过滤器1个,后桥箱滤油器精滤芯1个,15W-40山推专用机油28L,建立合理的装备定期保养配件储备,规范包装、标识、装箱;另一方面,装备上的油管、密封垫、皮带、刹车管、电瓶、马达、离合器片、刹车片等部件,使用寿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属于易损件,务必高度重视,按适当的储备基数进行储备包装,以备战时之需。要严格备件的动用程序,做好定期检查,并与平时的维修适时转换,确保储备备件的数量和质量。

(5)研究及运用装备抢修技术。救援现场装备的抢修要决是“快、稳、准”,这就要求我们务必研究和运用装备抢修技术。一方面,要编制应急抢修技术指导手册,作为日常训练和实施抢修的依据,分析各种装备在抢修现场可能出现的损坏形式及故障原因,针对不同的损坏形式及故障原因,结合以往抢修的实际经验,编制出各种抢修方法,并在训练或实战中加以检验修正,推广运用;另一方面,还要开发研制先进的应急抢修装备,比如修理特种车,自带电源,在车上安装起重及绞盘牵引装置,车内配置必要的检测、维修、加工、切割、拆装等工器具,并储备一些必须的备件,提高应急抢修的灵活性和作业效率;再者,要研究装备的信息化抢修系统安装及运用,如利用二维条码建立数字化仓库,利用装备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提高排除故障的效率。

(6)制定抢修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好抢修预案是做好抢修工作的重要基础。制定大、中、小规模抢险的抢修预案,结合不同规模的抢修行动,以出动的装备的型号规格及数量为研究中心,明确抢修小分队的力量编组、抢修组织指挥程序、相关人员责任、联系方式、技术资料及其它保障资源的准备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利用现场可能获得的人力、物力资源,并纳入预案中。

3.运用非常规抢修方法

抢险现场装备发生损失或故障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技术状态,但作为抢修人员,务必充分利用目前有限资源,发挥自身的技术潜能,牢牢把握好抢修方向,快速使装备恢复到下系列状态之一:使装备修复到平时的状态,能继续作业;使装备恢复主要功能,满足多数任务要求:使装备暂时恢复正常运转,在一段时间内仍能执行任务;使装备恢复适当的行走、转向、制动性能,能够撤离现场,避免阻碍抢险。换件修理法,即利用新配件更换故障部件,是日常修理常用到的方法,但应急抢修现场,备件缺乏是常态,采取一些非常规抢修方法,通常能在抢险现场的装备抢修上破解备件缺乏的困局,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非常规抢修方法:

(1)粘补修理法。粘补法处理,适应于系统的压力在25-8.0MPa之间的破裂橡胶软管破裂处理,采用特种胶、胶布、帆布等进行粘接、包扎的处置方法。例如抢险现场一台ZX250-3挖机液压软管破裂,漏油,采用粘补法,将软管破裂处周围擦试干净,在软管破裂处涂上“厌氧”胶,涂胶的长度约为破裂部位长度的2-3倍,用胶布叠压式地缠绕涂胶处4-5层,每层都涂上胶,将缠绕胶布的两端打成死结,待其凝固15-20min后恢复使用,漏油得到遏制,装备继续投入使用。

(2)短路修理法。机械装备起动系统或控制电路中的某个元件损坏后,既不能修复又无备件更换时,在紧急情况下,可考虑将其短路相接,应急使用。例如有一台北奔自卸车,在救援现场突然起动不了,阻碍了其它装备的正常作业,检查出电瓶的电磁开关损坏,一时没有配件可更换,采取了用十字起子推动马达小齿轮拨叉的人工助力方法,推动马达接触盘移动,将启动火线与马达电枢及励磁绕组接线点短路连接,启动了马达,将车辆驶离现场。

(3)代替修理法。即利用现场材料资源,代替机械装备已经损坏的零部件,通常应用在油管、密封垫、气管、保险丝等的临时替换。例如用青稞纸制作出损坏的发动机缸垫模型,代替发动机合金缸垫,用胶带、背包用编织带等制作代替断裂的风扇皮带,用塑料管、橡皮管代替破损的低压油管,用电缆线铜丝制作代替烧损的保险管。

(4)换位修理法。即是将偏磨的零件调换或转过一定的角度,利用未磨损的部位继续工作。如一台浦沅QY25吊车,在救援现场变速箱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检查发现变速箱内副变速轴上减速大齿轮、减速小齿轮单面磨损,并且剥落严重,在没有备件情况下,将以上2个齿轮翻转180度重新装配,变速箱得以修复。

(5)简修修理法。即在紧急情况下,对装备故障部位采用简单实用的处理方法,以使其能继续作业。如一台SD16推土机,在抢险作业时发动机突然熄火,拆检发现发动机的连杆轴承烧坏,由于现场没有配件更换,于是采用焊锡补焊,再用小刀将其表面修至光滑平整、尺寸合适,清洗干净后装机,柴油机恢复了工作。

结束语

应急抢修小分队是部队遂行应急抢修任务的组织机构,其能力素质、组织管理等因素决定了部队遂行任务的装备保障能力,绝不能把应急抢修小分队等同于几个修理人员的简单组合,务必健全组织体系、领导机构、指挥流程,明确成员职责,在充分研究各类抢险救援现场装备抢修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未雨绸缪,积极化解战时各类不利抢修因素,研究特殊环境条件下的保障方式及抢修方法,制定实用性强的不同规模抢修预案,强化平时的抢修训练,做到平时准备充分,战时胸有成竹,为部队打赢应急救援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