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临床分析

侯先华

侯先华山东省龙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龙口265701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药物在此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进行治疗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3例,分为A组48例,B组45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拉酵母菌散剂,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制剂白苓健脾颗粒。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都比较好,A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间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好于白苓健脾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应该加强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腹泻;消化不良;小儿【中图分类号】R5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14-01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腹泻易造成营养不良,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为了儿童健康,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究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次试验是将两种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详细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收并进行治疗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3例,按患儿监护人和患儿的病情分组,分为A组48例,其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1例,年龄在1到10岁之间,平均年龄4.83?1.26岁,病程2-16天,平均10.3?3.1天。B组45例,其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20例,年龄在2到10岁之间,平均年龄4.91?1.13岁,病程3-16天,平均10.8?3.6天。排除标准:排除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代谢性疾病患儿。

两组患儿在病程、年龄等方面以及临床体征表现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A组患儿先实施常规治疗,主要有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情况,适当给予微生态调节制剂,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给予确诊为细菌感染造成腹泻的患儿适宜的抗生素治疗,对患儿的饮食饮水进行恰当的干预;强化营养喂养,保证患儿摄取充足的营养,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对有脱水迹象的患儿进行综合评估,以实施对症液体治疗。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治疗,每次1片,一天3次。患儿病情明显好转后停药。

1.2.2B组患者在A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治疗,白苓健脾颗粒(选用杭州国光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619)每次5-10g,一天3次,治疗14天。

1.3疗效评价标准【1】(1)显效:患儿全身症状改善明显,大便常规接近正常;(2)有效:患儿全身症状有改善,复查大便常规好转;(3)无效:全身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大便常规没有改变。

1.4数据处理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和Excel进行处理。数据的整理过程用Excel,临床有效对比用卡方检验,临床症状相关变化采用t检验;P小于0.05表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

2.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都比较好,A组患儿显效31例,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儿治疗后显效28例,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得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且P<0.05,说明两组间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间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483113491.7(44/48)※

B组452812588.9(40/45)

注:※为P小于0.05

3.讨论小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抵抗力较弱,且身体新陈代谢的功能比成年人旺盛,天气变化、腹部受凉等外界因素会加重消化不良腹泻的发病率。患儿受影响后常出现口渴现象,导致饮奶或饮水过多,继发腹泻现象【2】。除此之外,监护人对小儿的喂养不科学也能导致腹泻发生。例如:喂养食物搭配不合理,喂养时间没规律,食物种类突然改变或长期没变化使肠道食物堆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其肠道内环境紊乱,细菌繁殖加快,出现内源性感染,偶尔有水电解质失衡现状,最终导致患儿发生腹泻,患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病没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一年四季均可有可能发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和大便性状异常等征象,食欲不振和精神不振等,也就是说患儿的消化功能障碍,脾虚等导致。现代医学对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紊乱失衡、腹泻、腹泻加重致使菌群紊乱,形成机体的恶性循环。

本组研究中A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辅助治疗消化不良腹,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白苓健脾颗粒进行治疗。结果显示,A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恢复均明显优于B组(P小于0.05),有意义。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好于白苓健脾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应该加强临床应用及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孙希良,高全勇.外治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11.6(5):522.[2]郑通喜,陈洁,陈川碧,等.婴幼儿迁延性肠炎补锌治疗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78-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