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调整后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对策李龙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业务调整后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对策李龙川

李龙川

李龙川

(四川省乐山市气象局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自各级气象部门业务调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观测,增强了气象观测数据传输的时效性水平和数据传输量,但因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地面气象观测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四川省乐山市气象局实际,重点分析了业务调整后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业务调整;地面气象观测;问题;对策

引言

业务调整后的地面气象观测涉及观测、传输、资料、预报和服务等的各个环节,不仅改变了传统业务工作模式,同时还降低了测报人员工作强度,增强了地面测报质量。再加上现代化观测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台站的气象观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强,提高了气象预报准确率水平,在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为农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全面实现自动化观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乐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高差悬殊较大。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乐山市有多种气候类型,全市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带,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量充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自乐山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地面测报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实际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因测报人员业务素质不强、部门间协调问题突出等多种因素的出现,对地面气象观测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不利于天气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科研等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业务调整后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对策。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意义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乐山市气象局基本实现了对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在促进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方面均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还有一些气象要素需要使用人工方式观测,在编发气象电报、编制各种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报表时仍旧沿用传统编制方式,很难将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体现出来,在对台站观测效率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增加了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现有的气象观测业务同现代化气象业务发展方向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所以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进行改革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业务调整后地面气象观测存在的问题

2.1观测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实际上,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具有专业性高、业务性质强的特征,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测报人员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测报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现阶段,因气象部门中缺乏高素质业务人员,再加上对新技术和知识的学习能力不足,对专业气象观测知识掌握的较少,严重阻碍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开展。

2.2测报人员测报态度有待增强

实际上,气象观测业务具有较高的难度,再加上业务繁琐,在观测工作中需要海量的气象要素数据作为支撑,并结合自身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这样才能确保结果和预测的准确性水平。自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仍旧有部分观测人员不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测报工作,特别是在夜间观测中,因观测环境较差,增加了观测技术难度,一部分测报人员受到畏难情绪的影响,经常会在测报中出现失误的情况,降低了地面气象观测质量。

2.3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突出

为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需要,各级气象部门均对现有的业务体系进行了改革,在原有观测业务体制的基础上,调整了部门间的业务分工,使业务分工更加明确。因新体制机制的影响,部门间协调性差、沟通不畅等方面的问题凸显,同时还有新的矛盾出现,使得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水平不断下降。

3、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对策

3.1加强业务学习,增强业务技能

对于乐山市气象部门来说,应定期组织本部门的气象测报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学习,保证每位测报人员均能对台站维护、地面气象测报知识、业务规章制度等进行熟练掌握,在极短的时间内查漏补缺,并对自身掌握的业务知识进行巩固。与此同时,找出本部门内的一部分技术骨干,手把手的传授新业务人员知识,在拓宽测报人员知识层面的同时,还能增强测报人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缩短新业务人员的适应期,以促进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优秀人才是确保现代化气象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测报人员应尽快适应地面测报业务改革,而气象部门则应创造出适宜的工作氛围,对现有的观测岗位进行优化。为进一步增强观测队伍的整体知识技能水平,应对测报人员加强培训,以更好的适应业务调整后的地面气象观测需求。

3.2做好观测仪器日常管理和维护

为保证地面气象观测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应将观测仪器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好。因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增加了仪器管理和维护中的难度。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禁止将其他与测报工作无关的软件或应用程序安装到台站业务计算中,在业务计算机上严禁存储同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不相关的资料信息。应在业务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对杀毒软件进行定期升级,避免恶意软件攻击计算机,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不定时查看采集器、传感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始终确保设备表面清洁干净及性能良好;查看气象要素数据是否异常;检查电缆表面是否破损等,保证各个部件连接良好。为确保电池可随时启用,应对UPS蓄电池定期进行充放电,同时还要做好电池储电性能检测;保证自动气象站的防雷设施良好,并做好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3.3重视集体学习,加强沟通

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顺利开展,气象部门应重视起集体学习,在增强全体观测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能加强观测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更好的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特征是机械性大、重复性高,特别是复杂天气的出现,对测报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测报人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并结合天气变化进行准确判断。在复杂天气出现时,乐山市气象部门可组织全体测报人员加强集体学习,防止测报人员在值班中遇到复杂天气而出现惊慌失措、心理紧张的情绪,降低复杂天气下的失误率,以增强地面气象观测质量。

3.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测报人员应重视起观测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在交接班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全面检查各个观测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其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行,牢记上班次人员交代的相关事项,以对本班次工作事项有一定的了解。针对上班次的特殊工作应二次复查,测报人员在值班中应保证思想高度集中,对天气演变状况进行实时了解,还要对观测、发报的数据内容进行认真校对,以增强地面气象观测质量。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对气象观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提供高准确性的气象信息,但在气象观测中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各种问题存在,测报人员应高度重视起这些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进而达到提升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的目的,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赵云刚.分析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应急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

[2]杨丽英,黄建强.浅谈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应急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2(9).

作者简介:李龙川(1974-),男,汉族,本科学历,辽宁省丹东市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面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