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布朗族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谈布朗族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许健

许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文化馆

[摘要]布朗族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布朗族教育使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对于布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布朗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布朗族教育的因素,探索了如何做好布朗族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布朗族教育教师学校

建国以来的布朗族教育,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中小学在校生、小学毕业生、教师的增加、经费的投入、教学设施设备的兴建和改善等方面较为明显。但中学、中专及大专以上毕业生、参加工作及返乡务农作知识贡献等方面则不尽人意。与其它主体民族比较差距很大。

一、造成布朗族聚居区教育滞后的原因

(一)社会根源的影响

建国前,云南布朗族聚居区域曾先后纳入景龙王朝(后虽又相继归属中央集权的各封建王朝,但这块领地则相对独立存在)和中华民国的统治,在社会制度方面曾一定程度上受封建领主制和地主专制的影响。布朗族社会从整体上看,仍处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家村公社”(部分还保留“氏族公社”)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努力,部分布朗族的先进分子逐步认识了外部的大千世界,了解了各先进民族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的路,也摸到了当今世界发展总趋的脉搏,发现了本民族自身很多方面的先天不足,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对多数在穷乡僻野的布朗人来说许多原始落后的东西(诸如无形中世代沿袭的旧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仍然禁固着他们的头脑,阻碍着他们的行动。意识上反映为留恋旧的传统习俗,对新生事物反映迟钝甚至抵制;对能促进整体民族进步的现代科技文化的接受被动、热情淡漠,自觉的需求不强烈;行为上则表现为对现状的满足、对外来援助的依赖、自强的力量微弱等。也严重的造成布朗族聚居区教育滞后。

(二)经济因难的影响

云南布朗族聚居区域的布朗族由于所处乡镇所在的位置不同,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家庭收入除必要生活、生产开支外半数以上赤字,少数结余的也无力承担,造成小学初高阶段学生严重流失,中学以上相当数量的人考得起也读不起。回家务农的小学、中学生所学书本知识又无法在还相对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环境中明显发挥作用,新的“读书无用论”自然产生,反过来影响人学和在校生,形成恶性循环。

(三)教师素质的影响

目前在布朗族聚居地区的部分教师知识老化,不注重新知识的补充,不注意钻研,业务能力较差。课本外的知识知之甚少,有少数甚至连课本上的一些知识都没能弄明白。加上爱岗敬业精神较差。有的虽具高中、中师甚至函大、刊大文凭,但不安心山区教师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积极进取精神,有的“半边户”(妻或夫在农村)教书应付,主要精力投入家中的农活及家务,结果教了几年、严重挫伤了学生读书和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变成“不受欢迎的人”。有的则面对布朗人社区的种种特殊现象干着急,束后无策。平时与外界的接触又不多,脱产进修的机会又轮不到,微薄的收入还要拿出相当数量为困难学生垫书费。想要做好事情,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陷人无可奈何的境地。

(四)佛寺影响及对策

布朗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由于传统的习俗,孩子入寺仪式隆重,从家门到佛寺披红挂绿、足不沾地,家人和亲友敲锣打鼓欢送,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强烈的荣耀感,父母家人视其为人生重大历程。佛寺中学习传统通用的傣文,诵读敬畏的经文,经文中玄秘的诱导及丰富的佛教经典故事,又增加了一分吸引力。传统沿袭的佛教被相当数量的布朗人认为是“自己的”、“本民族的”东西;而学校是“汉人的”、“国家的”、“你来办的”。以致形成佛寺金壁辉煌;学校破烂不堪;和尚入寺自觉,学生入校被动的鲜明反差。

二、做好布朗族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采取相对集中与基本全包的办学方针

相距较远、寨子又较小的要么按县、乡的规划移民搬迁,实在搬不了的设教学点,完成一年级或二年级的课程,等孩子稍长大便集中到乡、村完小继续学习;相对集中的寨子坚决集中到一起办完小,全部实行寄宿制、半军事化管理。各项费用实施基本包干制(经费来源参照本章下节“经济困难的影响及对策”)。按“义务教育法”及“普九”的精神,初小毕业全部送入高小(较优秀的选送县民小、二小开办专班或混合班,半军事化管理),高小毕业能升学的全部送入初中,本乡无中学的(如布朗山),除选送部分到服务中学插班或开办专门民族班外,应在配足师资及设施的条件下在乡完小、甚至在村完小开附设初中班。学校的布点或校舍建设,要与人口的增减趋势吻合。毕业后应升学的部分送普高(有升大学希望的)和职高(能继续升大专的应继续保送)。能升大专院校的最好有选择地送入科大、农大、师大、医大、民院。所学专业也应与生源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有直接联系(专业对口)的专业。毕业后全部返乡安排到各自所学专业的部门去,直接充分地发挥其所学知识,为当地的建设服务。

(二)实行全包或大部包干制

把县、乡、村的教育经费和扶贫经费(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教)相对集中地投入,加强监督,认真调研,精心安排,使一分一厘全用在学生头上。让学生及其家长解除一切或大部分由经济因难带来的困拢,安心求学。对经济条件较好和稍好的布朗族村寨,实行“申请减免制”,经学生家长提出申请,学校视情节给予适当补助,确实困难的经予减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跨世纪园丁工程”,及“百千万骨干教师建设工程”,调整该区域(特别是布朗山)教师的布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全面推进教师资格制度。拓宽师资培养途径;抓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着力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师范院校定向委培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认真开展支教活动,组织城镇中青年教师轮流到农村任教;建立“双语”教师保障机制,加强布朗族地区

总之,布朗族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要心系教育,关爱布朗族学生;政府扶持,全民关注;增添措施,励精图治,布朗族地区的教育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雄姚晓峰.浅析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以云南双江布朗族为例.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年24期

2赵瑛.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第19卷总第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