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新课程改革下“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陈德根

浙江省苍南县望里中学32580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重视。当前,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和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个体差异,“分层走班”教学理念被提出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深入探索初中阶段“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推动新时代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分层走班初中教学

不同学生之间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的不同,必然存在个性化差异,而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则应当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做好“因材施教”,从而才能真正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给予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环境。而“分层走班”教学正是在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教学形式,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

一、优化分层标准和分层形式

在对于“分层走班”的教学方式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实质上存在着很多分层的标准,但是实际在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分层的标准,而并没有对于其它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所以要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分层走班”更好地加以应用,还必须要对于分层的标准和分层的形式加以优化。因此在对于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将成绩作为分层的依据,而应该参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对于各项指标加以量化,从而更加科学地对于学生加以评判,进而更好地对于学生进行分层。

采用“分层走班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差异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同时还要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由于分层而产生自卑感,同时还要在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因此优化分层标准和分层形式对于“分层走班”教学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班级授课制作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其在各项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班级授课制,可以让很多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师以及同一教学方式下接受更为系统的知识,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就班级授课制而言,无论是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是其他资源成本都是较低的。

分层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但是这种班级授课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有效地实现差异化教学。而且通过对于分层教学法加以应用,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实质上是双赢的。所以在对于分层教学法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和学生有机地结合,使得资源的配置最优,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之中,还必须要注重教学管理问题,只有进一步的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再逐步探索适宜于分层走班制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得分层走班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三、构建“五分一统”的教学体系

分层走班制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对于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一个挑战,同时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因此在对于分层走班制加以应用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教学本身之外,还需要关注教学管理问题。通过构建起“五分一体”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得分层走班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所谓的“五分一体”教学体系,就是指在统一教材进度的前提之下,实现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察以及分层评价。

通过分层授课的方式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对其层次进行划分,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再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而分层练习则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与自身层次相对应的必做练习和选做练习。

分层辅导则是指的教师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辅导。

分层考察所指的是通过阶段性检测,在基础试题的基础之上再设置加试题,从更加准确地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评判。

分层评价就是指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构建起“五分一统”的教学体系,可以使得“分层走班”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分层走班”教学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差异,并且能够给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提升的选择。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分层走班”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三条实践建议,包括优化分层标准和分层形式、做好分层走班教学管理以及构建“五分一统”的教学体系,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推动“分层走班”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琦加强初中分层教学实践保证信息技术课堂质量[J].新课程·中旬,2015,(12),219。

[2]刘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130-132。

[3]汪传艳徐璐初中流动学生的升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层线性模型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7,33,(4),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