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文艺

黑龙江省北安市中心血库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以血站质量管理督导检查为检查方式,2016年上半年检查后,本血站结合督导检查结果及其发现的问题,组织全血站认真进行整改。2017年上半年督导检查后,比较两年同期的检查结果。结果:经过整改和优化,2017年上半年的血站质量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提升,2017年与2016年同期检查结果,符合项构成比分别为85.2%和95.6%,两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血站质量管理;督导检查;临床输血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problemsexistinginthequalitymanagementofbloodbank,andformulat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Methods:thebloodqualitysupervisionandinspectionastheinspectionway,inthefirsthalfof2016afterinspection,thebloodstationcombinedwiththesupervisionandinspectionresultsandfoundproblems,organizethebloodbankforrectification.Afterthesupervisionandinspectioninthefirsthalfof2017,theinspectionresultsofthesameperiodintwoyear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rectificationandoptimization,thefirsthalfof2017thequalitymanagementworkhasbeengreatlyimproved,withthesameperiodin20162017inspectionresults,itemsaccountedfor85.2%and95.6%,thetwoexaminationresultsweresignificantp<0.05,consideredstatisticallymeaningful.Conclusion:inthequalitymanagementofbloodbank,theproblemsshouldbefoundintime,andcorrespondingmeasuresshouldbetakentoimprovethequalitymanagementofbloodbank.

Keywords:bloodbankqualitymanagement;supervisionandinspection;clinicalbloodtransfusion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输血事业的发展,医院及患者对血液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公众也对输血安全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为此,血站应加强质量管理,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此,本次研究探讨了血站当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站2016年上半年督导检查结果,检查结果中分析了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全站各部门均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了整改活动,2017年本血站再次接受上半年督导检查检查。

1.2方法

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作为督导检查的依据。

检查方法为现场督导检查、血液样本检测、现场考核、现场汇报等。分项检查结束后,所有检查小组成员汇总检查结果,并形成现场检查结果,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要保证检查客观、严谨,检查结果真实有效[1]。

1.3评价指标

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的项目为评价指标,与督导检查表内容相符计为符合项;与督导检查表内容不符合(未开展此项工作)计为不符合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整改和优化,血站质量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提升,2017年与2016年同期,符合项构成比分别为85.2%和95.6%,两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3.1当前血站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血站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次研究结合本血站工作实际,将其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3.1.1管理理念陈旧

当前,血站质量管理者仍延续原本的管理模式,保留传统的管理思想,导致质量管理缺乏科学性[2]。管理者本身并未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知识,很难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1.2质量职能、职责不明确

我国血站多保留原有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站内各部门之间职能、职责不明确,存在职能交叉或重叠问题,这使得管理部门无法有效发挥自己的职能,最终形成“共管而共不管”的现象。

3.1.3未发挥质量管理综合职能

质量管理职能不仅包括质量检验,还包括质量保证。应改变原本以质量检验为主的职能模式,向质量管理综合职能转变。从本质上讲,质量管理工作应既重视检测,又重视管理,既重视管理过程,又重视结果。

3.1.4文件化质量管理不完善

当前,血站相关质量标准、岗位责职、工作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已经制定并落实,但是这些文件内容并未发挥指导血站工作的作用,其实施过程多流于形式。此外,文件本身也不够细化和全面,缺乏操作性[3]。

3.2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3.2.1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建立动态质量管理

血站管理者首先应改变管理理念,积极吸收现代管理的精华,以ISO9000为标准建立符合血站实际需求的动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模式应该是一个流程完整、清晰的系统,这样才能保障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为此,应建立一个上下层次清晰、左右衔接紧密的质量体系网络。本血站结合自身特点,在GMP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对本单位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细化职责、职能,同时使各部门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同时也提高了可操作性[4]。

3.2.2完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细化职责、职能。

本血站在完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时,以推动整体发展,促进全员参与为指导思想,对各部门的人员、规模、结构进行调整,使各部门人员的职责、职能及权限更加明确。同时,本血站也对各部门之间的形成关系进行了调整,使工作流程更加流畅。强化质量职能、职责,要职责细化、明确,人员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统一,这样才能使各项质量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3.2.3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完善文件化体系

文件化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制度保障和基础,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体系,并大力推进文件体系落实并执行。血站要根据自身组织结构特点,将质量管理文件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同时,建立奖惩机制,使文件化体系系统、规范、具体的落实到工作实际中。

3.2.4落实质量标准体系

血站需严格、规范执行质量标准体系,使血站质量管理的每项工作都在质量标准指导下,规范的完成。本血站在基本标准基础上,严格制定了献血者、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及血液采集、检测、贮存等环节的操作标准,实现了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血站应努力保障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晓娜,李文新,武宪政,等.采血车内献血反应与气温关系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2,18(2):151-152.

[2]梁若鹄,黄彦,符雪丽.无偿献血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3,1(24):123-126.

[3]赵莉华,张茂新.以督导检查为契机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6(2):92-93.

[4]曹晓莉,张瑶婵,叶世辉.内审和管理评审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J].中国输血杂志,2012,22(9):42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