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CDMA网络干扰原因的分析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对CDMA网络干扰原因的分析及处理

何碧新

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523000

摘要:文在论述过程中,首先针对CDMA网络优化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在此理论基础上,对CDMA网络的具体干扰成因进行了剖析,以此针对问题成因找到了相关的处理与解决对策,希望通过论述研究,能够有效提高CDMA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及网络传输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CDMA网络;干扰原因;分析;处理

移动网络服优化与规划的总体原则,是在一定的成本条件下,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科学建设网络覆盖范围及网络承载容量都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无线网络系统,使其不断适应我国今后网络扩容及网络发展的根本要求,即主要坚持CCCQ最优原则提高CDMA网络规划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但是,在CDMA网络优化与规划过程中,相关运行指标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干扰和影响。因此,导致CDMA网络服务质量不高及网络不稳定。对此,本文将重点结合实际案例对CDMA网络干扰具体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导致CDMA网络产生干扰的具体因素,从而制定相关的解决和防范对策。

1.CDMA网络概况

通常情况下,CDMA网络优化的重要指标包括反映系统上下行负载实际容量指标与网络覆盖指标、网络服务质量指标,其中反向链路容量决定了CDMA规划网络的容量。在网络覆盖指标评估过程中,主要结合网络覆盖里程碑及网络发送功率、网络接收频率、网络导频强度等进行分析。由于CDMA规划网络的覆盖问题容易导致网络接入失败。因此,这一现象需在CDMA网络规划过程中作为重点问题来对待。误帧率质量指标主要是反映语音业务质量的一种评估指标;而延时性与吞吐率主要是反映数据传输业务的一种质量评估指标。除此之外,在CDMA网络规划过程中的质量评估指标还包括数据接入指标、业务成功率指标、参数运行切换指标等[1]。由于CDMA网络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相关因素干扰,从而使上述指标受到不良影响。实践研究发现,常见干扰主要表现为通话质量不高、通话起呼失败及通话过程中的掉话率不断升高、网络系统容量变小等。

2对CDMA网络干扰原因的分析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加接近实际,通过选取我国某市区展开案例分析研究。实践发现,我国某地2/3基站的201频点产生了严重的上行干扰情况,且这种干扰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其对CDMA网络用户造成了巨大影响和干扰。如下图所示为该地区201频点上行底噪情况分布示意图[2]:

我国某地201频点上行底噪情况分布示意图

本文经过结合实际对上述图示中的201频点上行底噪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最终初步认为,该地CDMA网络大面积受到干扰的主要成因可能如下[3]:

(1)主要受CDMA网络基站硬件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一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电信工程师对201频点上行底噪高的网络基站硬件进行设备更换与升级,然后调换天馈、更换板件、升级网络基站的版本,最后又通过接假负载测验等试验分析,结果均证明CDMA网络产生强烈干扰的因素并非设备不合格。特别是在试验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天馈调换实验发现,干扰随着天馈的调换也在发生转移。因此,实践表明这种干扰与基站扇区无直接关系。最终断定此种干扰与CDMA网络基站的相关运行设备无关。

(2)主要受放站的影响。

从干扰产生的理论来分析,直放站对CDMA网络基站201频点上行底噪的干扰是宽带干扰。因此,这种干扰会对283频点产生影响。但通过实践研究,该地区的CDMA电信网络只有201频点受到了强烈干扰,而283频点则一切正常。除此之外,该地区的CDMA网络基站没有挂直放站。因此,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受到了强烈干扰。所以,最终断定CDMA网络中的干扰并非受直放站的影响而产生。

(3)用户手机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

该地区的电信工程师通过对晚上CDMA201频点上行底躁的情况与白天CDMA201频点上行底躁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凌晨3:00与白天CDMA201频点上行底躁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由于用户在半夜大范围使用劣质手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进一步排除手机质量问题这一干扰因素。

(4)大量天馈的质量不合格。

由于当地的电信管理人员对天馈进行了全面整治,因此可初步排除天馈质量不合格这一因素;此外,如果大量天馈不合格,则283频点没有受到影响而只有201频点受到强烈干扰这一情况的出现并不科学,且天线调换试验过程也证实了CDMA网络受到干扰并非大量天馈不合格这一因素导致。

(5)受特殊干扰源的影响从而产生强烈干扰。

为了科学找到CDMA网络产生干扰的具体成因,当地电信人员与其它地区电信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从而发现我国其它地区也存在这一干扰情况。只有201频点受到了强烈干扰,且201频点中的底噪忽高忽低。因此,最终证明这种干扰是由于当地有线电视台的光工作站影响而导致。

3.对CDMA网络干扰因素的处理分析

本文结合实际试验过程,找到了对CDMA网络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地电视运营商对存在严重泄露情况的有线电视放大器进行可屏蔽及匹配整改,最终消除了相关干扰。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全面处理和防范该网络系统中的其它干扰影响。本文主要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应对处理建议[4]:

(1)针对网络设备本身的干扰因素进行排除。

比如RF泄漏的控制及站点选址和共址问题的防范,天线安装过程中的危险源隔离度及RF辐射问题的处理等。

(2)天线的选择和滤波器的选择。

至于波断外的信号高电平引起的巨大干扰,可有效利用滤波器进行消除或者抑制其中的不利干扰;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定向天线有效隔离其中的运行故障。除此之外,在对CDMA网络干扰因素控制与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滤波技术装置及天线隔离技术处理方式,有效防范基频谐波对CDMA网络的正常运行干扰。

(3)清频技术处理。

清频技术主要作用是通过利用相关的技术处理工具系统及定向天线,及时对引起或构成带内强干扰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清理或防范。

(4)通过对CDMA网络运行过程中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科学调整,从而积极防范与应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干扰源。

具体而言,技术人员可通过对该地小区内的CDMA基站发射运行功率及邻区关系、CDMA网络系统运行切换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并对PN规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整,以此保证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CDMA基站网络系统天线的倾角或方向得到科学调整,从而防范不利干扰源对某些扇区造成严重的信号干扰,避免其影响CDMA网络的通信质量和通信效率。

最后,还可以结合当地CDMA网络的越区覆盖情况针对运行功率进行调整,也可针对系统网络服务中的前过载控制与反向过载控制进行全面合理管控与调节。至于CDMA网络系统的共址干扰因素防范与处理,需在CDMA网络设置过程中,针对不同系统之间的天线隔离度进行分析研究,比如通过水平与垂直两种方式进行隔离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发现,CDMA网络中201频点大面积上行干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区域电视信号放大器的射频泄露所导致。因此,结合这一成因,当地电视运营商对存在严重泄露情况的有线电视放大器进行可屏蔽及匹配整改处理,最终有效消除了相关干扰因素对公众移动通信基站造成的巨大干扰。

参考文献:

[1]蒋浩然.CDMA网络干扰原因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52-55.

[2]崔均慧.CDMA网络RSSI异常原因分析及排查方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2:71-72.

[3]孙建华.干扰消除技术在CDMA网络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2,08:152-156.

[4]欧毅.GSM网络环境下的抗干扰优化技术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8: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