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社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

谢银霞

谢银霞(项城市委党校河南项城46620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1.坚持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1.1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要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必须继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要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为动力。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诚带乡”的实力。我们要利用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通过城镇产业的聚集功能的改善经济的繁荣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从而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要以市场化为载体。市场是实现城乡商品流通,满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平台。我们要打破城乡市场壁垒,既要加快完善城镇市场,又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畅通市场信息聚道,建立起功能完善、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城乡市场体系,促进城乡商品的自由有序流转,刺激城市和农村的消费需求,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协调发展。

1.2要统筹旅游文化和谐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展示文化的平台,旅游和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旅游需要文化提高品位,文化需要旅游繁荣市场。①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走文化兴旅、文化强旅之路。②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和弘扬自身传统特色文化,继承和利用其长期的文化积淀,也要消化吸收外来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旅游就是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通过旅游的发展,把自身的特色文化弘扬出去,把别人的先进文化吸收进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文化发展更符合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同时,还要做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协调发展。总之,要通过旅游的发展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播促进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和文化事业的共同进步,实现旅游和文化的和谐发展。

1.3要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进一步从思想上解决经济发展是硬指标、社会发展是软指标的认识、坚决克服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繁荣。重点是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大大的改善。

2.健全保障机制,促进领导班子和谐运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领导班子的和谐,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和谐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说,领导班子运转是否和谐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建立健全保障领导班子和谐动转的机制至关重要。①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包括合理有序的班子分工,清晰严明的议事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地方党委主要管思路,把握方向,对政府工作统揽不包揽,支持人大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监督协商职能,充分尊重人大、政府、政协班子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进行决策。同时,还可实行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方法,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②建立健全高效运转机制。社会要和谐、经济要发展、工作要推进,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为关键,加快运转机制创新,建立起政令畅通、运转直辖市、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使政府的职能更加适应于公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为公众服务。③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领导班子运转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权力失衡。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合理分权,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科学制衡“一把手”权力过大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良好的政风和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因此,新的时代对各级领导和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3.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①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坚决摒弃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发展观,决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对资源采取过度的甚至是掠夺性的开采和使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行“绿色GDP”制度,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摆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绝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宁肯少上几个建设项目,放慢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资源,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②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③必须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面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和环境污染日渐加重的严峻现实,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整冶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力度,禁止各种掠夺和破坏自然的做法,改变以破坏自然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打击和依法处罚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尽快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同时,要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群众和谐生活

和谐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人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水平,让全体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美满。①维护社会稳定祥和。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建立健全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营造祥和的社会环境。要妥善处理和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②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要在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更加关注困难群体,逐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③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和”能生财,“和”能致祥,“和”能聚力。和谐并不等于相同。《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讲的是大家在一起是要和谐相处,而不一定要保持相同的观点。因此,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就是要倡导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张正义,弘扬正气,崇尚科学,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诚信道德、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