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的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浅析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的检验

郑立军

讷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种植面积广,农作物品种多,其中小麦和玉米作为较为常见的农作物,更是在多地都有种植。在小麦玉米收获后,需要对这些原粮的品质进行检验,以此来确保粮食的品质,维持农产品市场的秩序。现本文就主要对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的检验问题进行了探析,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麦;玉米;原粮;检验;质量;保证

一般来讲,在对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主要是从色泽、气味、口味、杂质含量、水分含量、小麦容量、小麦千粒重、小麦角质率、小麦出粉率等方面的检验,确保原粮的质量保证,确保人民的食用健康安全。在此,本文从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检验措施的角度出发,探究其检验问题。

一、小麦、玉米等原粮的品质检验方法

(一)原粮色泽、气味、口味的检验

品质正常的小麦、玉米等原粮有它固有的色泽、气味、口味,如果是颜色发生了变化,气味和口味不正常或有异味,很可能是品质劣变或有异味污染。

1.原粮色泽检验

检验时,将小麦、玉米等原粮放在散射光线下,肉眼鉴别小麦、玉米等原粮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将小麦、玉米等原粮与相应标准样进行对比来鉴别小麦、玉米等原粮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

2.原粮气味检验

取、玉米等原粮的少量试样,用嘴对着试样呵气,立即用鼻嗅辨别气味是否正常;将试样放入密闭器皿内,在60~70℃的水中保温数分钟,取出,开盖嗅辨气味是否正常。

3.口味检验

小麦、玉米等原粮成品面粉做成熟食品,尝其味道是否正常。

4.结果表示

正常的小麦、玉米等原粮应具有固有的色泽、气味、口味。检验结果以“正常”或“不正常”表示。对不正常的要加以说明。

(二)杂质含量检验

1.杂质含量检验的方法

夹杂在小麦、玉米等原粮中没有食用价值的和影响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的物质称为杂质。这些杂质不仅会降低小麦、玉米等原粮的使用价值,增加清理负担,影响设备效率及寿命,减少出品率,而且会损害食用者的健康,小麦、玉米等原粮中的杂质可分为:第一,筛下物:通过直径2.0圆孔筛的物质;第二,有机物质:无食用价值的小麦、玉米等原粮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第三,无机物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2.检验用具

第一,仪器和用具。天平(感量0.1g);250ml广口瓶;分样盘;分样板;选筛;毛刷、镊子、培养皿等。第二,选筛。选筛由各种不同筛孔的筛层、筛底和筛盖组成,都是用铝薄板压制而成的,圆形,直径23~25cm,每层高度为6cm。筛孔有圆孔和长孔两种。选筛可以用来筛选杂质、碎麦、虫蚀粒等,也可用于鉴定籽粒大小。第三,选筛的使用方法。筛选的使用方法有两种:电动筛选法和手筛法。制粉工一般用手筛法。

3.试样用量和规定筛层

检验小麦杂质规定试样用量为:大样500g,小样50g。规定的筛层为2.0mm孔径。

4.测定步骤

第一,大样检验。从平均样品中分取大样500g左右,称量,用规定筛层分两次筛理。拣出筛上物中的大型杂质,将其并入筛下物中称量,即为大样杂质质量。第二,小样检验。从已拣出大样杂质的试样中,分取小样约50g称量。倒入分析盘中,拣出杂质称量,即为小样杂质质量。如果无大型杂质,则采用一步检验。即从平均样品中称取试样50g,先用规定筛层筛理,然后倒入分析盘中,拣出杂质与筛下物,并称量,即为杂质质量。

(三)水分含量检验

粮食中的水分包括游离水和结合水。游离水具有一般水的性质,在常温下,其含量易发生变化。结合水不具有一般水的性质,在常温下,其含量比较稳定。水分测定方法很多,实验室标准方法有105℃恒重法和130℃高温定时法,但操作方法繁琐且费时,所以,面粉厂常用的方法是红外线水分快速测定法。

(四)小麦、玉米等原粮容量的测定

按照标准在小麦、玉米等原粮批次中取样,样品不少于2kg,利用国家标定的容重器进行测定容重。单位为:克/升或g/l。

(五)小麦、玉米等原粮千粒重的测定

按照取样和分样标准,将小麦、玉米等原粮分样至最小份额,大于100粒,但不超过100粒的10%。不加挑选的分出100粒完整小麦、玉米等原粮,秤其重量,将其重量乘以10,即为千粒重。

(六)小麦、玉米等原粮角质率的测定

角质率为小麦、玉米等原粮中,硬质粒占100粒完善粒的百分比。其检验方法是,将籽粒从中间剖开,观察其剖面。剖面上玻璃状透明体所占比例,硬质部分占籽粒1/2以上的为硬质粒,然后以硬质粒的粒数计算软、硬质籽粒在试样籽粒的含量。籽粒的剖切可采用籽粒切断器。

(七)小麦、玉米等原粮出粉率检验

小麦、玉米等原粮的出粉率是将清理过的小麦、玉米等原粮样品,利用实验磨粉机制粉,得到的面粉占入磨小麦、玉米等原粮的百分比。制粉厂常采用实验磨测定小麦、玉米等原粮的出粉率,并利用此生产的面粉进行品质分析。

二、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检验的注意事项

(一)取样对粮食检验的影响

小麦、玉米等粮食通常都是存储在粮仓里面的,其表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环境或者是湿度的影响较明显。由于长时间储存以后让粮食的化学、物理等相关特点都会发生不断的改变,这就会导致粮食逐渐变质,影响粮食品质。而就中、下层粮食而言,由于没有过多的受到影响,因此品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检验试样应当起到代表的作用,并且采集样品要依据存放形式的不同、时间的长短等方面都要做好适当的了解,并且操作要规范。倘若相关人员在对包装粮食进行扦取过程中,对于粮堆高或者是过道狭窄的地方,要对相应的部位引起重视,并且让包点处于均匀的额状态。所采集的样品依据国家要求使用恰当的设备制取,确保最后的称取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因为杂质、不完善粒等方面所得出的指标样品含量不多,所以就需要相关人员将样品做成需要的规格,然后在进行称量工作。为了能够让检测的结论可以呈现出相应的平均成分,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将样品做好适当的混合,然后在进行均匀的分取。

(二)粮食粉碎方法及细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小麦、玉米等粮食各理化检测指标的检测都需将试样粉碎,样品的粉碎方法及细度对实验结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样品粉碎时需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粉碎磨,例如水分检测需选用水分磨,脂肪酸值的检测需使用锤式旋风磨粉碎等。使用不同的粉碎磨得到的样品细度是不同的,检测样品的粉碎细度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另外,试验粉碎细度对脂肪酸值的检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试验粉碎越细,脂肪酸值越高,主要原因是试样越细,其接触空气中氧的面积就越大,就越容易氧化,其次颗粒细提取样品中的脂肪酸值就越容易,也越彻底。所以在样品检测过程中,样品的处理方法与细度要求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规定来执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小麦、玉米等原粮的品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工作敏锐性和预见性,加强粮食质量安全舆情监测,跟踪舆论动态,尤其是网络舆情,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跟踪研判,审慎稳妥地应对公众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参考文献

[1]刘冬冬.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的检验[J].中外企业家,2014(32):165-165.

[2]张兴梅.玉米、小麦、稻谷不完善粒及稻谷黄粒米检验[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2,28(2):43-45.

[3]孙美侠,廖江明,吴新连.留样盲测方法用于原粮质量控制的研究[J].粮食流通技术,2013(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