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时机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脑外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时机观察

许颖玲冉君花(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河南卫辉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05-02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脑外伤病人救治及预后过程的中作用,寻找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明确其过程中的并发症。方法分析总结近年脑外伤病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机体指征的恢复情况。结果及时、合理地对脑外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会减轻机体继发性损伤,降低死残率,对保护病人重要的脏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利。

【关键词】脑外伤肠内营养支持

近年来,脑外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目前各地的医疗救治条件和技术较过去均大幅提升,但脑外伤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多数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入院或手术后呈昏迷状态,病人在早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血糖和游离脂肪酸增高,发生机体代谢紊乱,随着病情的稳定,机体开始进入高分解代谢期,增加能量消耗,此时如果不及时进行营养补充,会造成机体组织营养不良、脏器功能耗竭、免疫力下降,出现负氮平衡状态,增加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导致死亡和伤残率提高,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掌握好时机对脑外伤病人进行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会减轻机体继发性损伤,降低死残率,对保护病人重要的脏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利。

1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均使用即用即配型肠内营养匀浆制剂。用量由少到多、浓度由稀到浓、输入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并注意保温。肠内营养支持开始的第一天生理盐水实验输入,第二天给予半量,第三天给予2/3,第四天及以后逐渐给予全量。

2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时机选择

传统方法伤后7天起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一般以流质逐渐过渡为匀浆饮食。现行方法72h后如果患者胃潴留量在150ml以下,开始给予匀浆肠内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应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48小时开始。

随机抽取总结2001年以前应用传统方法(72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脑外伤病人35例,与近两年来随机抽取采取现行方法(24-72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脑外伤病人48例,对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后,二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

患者入院当日第1周、第2周、第3周后的体征指标比较

从上面比较看,脑外伤病人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时,时机选择还是相当重要的。虽然传统方法中认为脑外伤病人早期病情不稳定,多发脑水肿及呕吐等症状,在此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会发生误吸而导致感染昏迷,所以主张病人4-7日后病情趋于稳定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而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证明,在病人24-72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轻机体继发性损伤,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氮源,纠正机体负氮平衡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保护其它脏器正常功能[1]。

3并发症的观察及治疗

3.1误吸误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多发生在昏迷、胃张力降低的患者或喂养管移位时。给予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病人情况,误吸反流严重时应暂停输入,灌注时可抬高床头45°。

3.2腹泻、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造成腹泻原因很多,要分析清楚,掌握是由药物引起的,如抗生素;还是消化道水肿;细菌污染;高渗;温度低;滴注快;缺乏脂肪酶等。对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调控好营养液的温度及灌注速度,还要密切观察病人大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消化道功能障碍问题。

3.3代谢并发症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前性氮质血症,必需脂肪酸缺乏、高血糖或低血糖等。应每日对病患进行水电解质和肾功能监测,每4-6小时监测血糖,对于糖代谢障碍的病人应主动补充足够的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每日或隔日监测肝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病情平稳后逐渐改为每周监测。定期监测病人营养状况,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应每日常规记录生命体征和液体出入量。

4讨论

脑外伤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且常伴有严重的机体组织代谢紊乱。如不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机体全出现免疫功能降低、消化道功能障碍、脏器功能失常,甚至出现负氮平衡,从而增加了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机率,影响治疗效果及脑功能的恢复。而肠道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救治及转归非常重要,因此及时、合理、充分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脑外伤患者的救治。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胃内pH值,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2]。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降低术后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3~6]。只要在治疗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合理供能,避免过度营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氮量),降低热氮比;严密监测的原则,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脑外伤病人的救治及预后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善奎,康继生,杨胜厚.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1,9(3):163-65.

[2]HsuTC,LeuSC,SuCF,etal.AssessmentofintragastricpHvaluechangesafterearlynasogastricfeeding[J].Nutrition,2000,16(9):751.

[3]MarikPE,ZalogaGP.Earlyenteralnutritioninacutelyillpatients:asystematicreview[J].CritCareMed,2001,29(12)∶2264.

[4]SolianiP,Dell`bateP,DelRioP,etal.Earlyenteralnutritioninpatientstreatedwithmajorsurgeryoftheabdomenandthepelvis[J].ChirItal,2001,53(5):619.

[5]BozzettiF,BragaM,GianottiL,etal.Postoperativeenteralversusparenteralnutritioninmalnourishedpatientswithgastrointestinalcancer:arandomisedmulticentretrial[J].Lancet,2001,358(9292):1487.

[6]MochizukiH,TogoS,TanakaK,etal.Earlyenteralnutritionafterhepatectomytopreventpostoperativeinfec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0,47(35):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