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效果

周筠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8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业护理人员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参考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于护理前和护理后对产妇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EPDS评分(5.49±2.59)明显低于对照组(7.71±3.68),抑郁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EPDS评分,减少产妇抑郁率,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19-02

产后抑郁属于妇产科中的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多于产妇分娩后出现。由于产妇不能正确认识正常分娩这一过程,且缺乏经验及角色的改变,导致产妇在各种身心、社会压力下,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变化,从而发生产后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厌世、爱哭、失眠等,产后抑郁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威胁,同时也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发展,因此如何将产后抑郁情绪减轻对产妇来说十分重要[1]。我院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80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观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住院产妇280例,其中剖宫产120例,正常产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40例)和对照组(n=140例),年龄21~38岁。所有产妇均产程顺利、无精神疾病,近期内无负性情感事件发生,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程等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所有产妇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4],评定可以分为4个等级,其依据为项目所描述的症状出现的频度标准为53分,大于53分即考虑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也可以分为4个等级,其依据为项目所描述的症状出现的频度,标准为50分,大于50分即考虑为有焦虑症。

1.3产生产后抑郁原因①角色缺如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育婴知识缺乏。②睡眠失调因照顾婴儿导致睡眠节律改变,睡眠质量欠佳,易疲劳、烦燥。③经济压力由于孩子的出生使家庭开支增加,自己在分娩、哺乳期间收入减少。④心理因素担心体形改变、孩子的健康及教育,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关心等。针对以上原因,我们的护理目标改变产妇错误的认知,消除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母婴关系健康发展。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倾听产妇的谈话,讲解产褥期母婴的生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教会产妇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如爱抚、触摸婴儿、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等,帮助产妇认同、适应母亲角色。开放性探讨一些问题,如与丈夫的关系等。指导产妇在注意休息、饮食的同时,加强产后体操的锻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等。

2.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尤其是敏感的话题,如:产妇的身材恢复,婴儿的性别及经济问题等,都应该尽量避免。应加强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2.3提高认知

通过聊天,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说明哺育孩子是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产妇正确面对现实。推荐有关妇女心身保健知识的书籍,说明产后抑郁的各种不良影响,鼓励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

2.4睡眠指导

指导产妇在婴儿入睡时或有人看护时,静心休息,并嘱家人减少对产妇不必要的打扰,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产妇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2.5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产妇不感到孤独,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支持鼓励她,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的抱怨。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尽量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6音乐疗法

倾听温馨舒缓的音乐,能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情绪镇静,减轻压力反应,达到宣泄、放松的效果。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我们请产妇选昕喜爱的歌曲和轻音乐,每天在适当的时候播放捕时n,让产妇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旋律里,在美妙的乐声中消除紧张情绪,激发自我控制能力。

2.7进行松弛训练

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给产妇播放轻音乐,让产妇跟着指导语完成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的一系列动作。一般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逐渐摄紧拳头(约58),吐气时缓缓放松(约158),借此感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然后用类似方法从前臂、上臂、脸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脚等部位肌肉逐步放松,整个训练过程与呼吸密切配合,一般每次重复到四n,于睡前进行。

2.8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3结果

3.1两组产妇EPDS评分统计护理前观察组评分(8.14±4.19),对照组评分(8.21±4.23),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EPDS评分(5.49±2.59)明显低于对照组(7.71±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4讨论

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现代化的护理程序,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我们针对产后抑郁的不同病因加强心理干预,分别于产前、产时、产后为孕产妇提供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目的在于改善她们的心理状态,加快角色的适应,缓解抑郁情绪,促进孕产妇的心理健康。

4.1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

有关资料表明大约50%~70%的产妇易于发生产后抑郁症状,有的可持续数周,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睡眠不足、有犯罪感、严重者不能照顾婴儿,给产妇及家庭带来危害。本研究通过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减轻了孕产妇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引起的焦虑与恐惧,通过调动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为孕产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产时一对一的服务形式,给产妇以心理安慰,增加战胜疼痛的信心,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施使产妇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接受角色的转变,如表2所示,观察组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意义。

4.2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主要是因为孕产妇对妊娠分娩这一生理过程缺乏认识,传统的生子观念、婴儿的健康状况、家庭的氛围及孕妇的自我调节能力差等诸因素均可导致产妇的情绪波动。通过开展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根据孕产妇的信息与资料,了解孕产妇现有及潜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迎接妊娠、分娩这一生理过程,减轻了抑郁症状,降低了抑郁症的发病率。如表1所示: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7.1%,与对照组15.4%相比,P<0.05有显著性意义。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整体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转归中日益受到重视,而心理护理是推行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孕产妇,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满足孕产妇的心理需求、融洽了家庭关系,减轻了孕产妇的心理压力。从而减轻了抑郁症状,降低了抑郁症发生率,对产后抑郁症的康复也非常有利。同时注重人性化护理及心理护理,体现了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并且心理干预这种非药物性治疗尤其对哺乳期妇女更适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中华,臧志坤,田红梅,等.个体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3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4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91.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23-224.

通讯作者:

张劼,本科,主管护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