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护理干预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童哮喘护理干预新进展

李玉梅

李玉梅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54500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012-02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以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性以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出呼吸困难以及哮鸣音等。Davis[1]对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且有部分患儿出现反复不断发作,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2%-7%,近年来还呈上升趋势[2]。据统计,全球哮喘患者达3亿多人,我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其中儿童占1/3,发病率约为3%,位于儿童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首位,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3]。有研究表明,儿童哮喘发展为成人哮喘的比例高达60%~70%,而早期防治为最有效方法,儿童哮喘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由于儿童哮喘的难以根治性和反复发作性以及本身的年龄和体质因素[4],在临床护理上需求更高更细,因此做好哮喘早期防治工作已然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加上GINA方案的推广应用,儿童哮喘护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现就其护理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儿童哮喘护理理念进展

在GINA(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14版中明确提出,哮喘定义由既往的“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更新为“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5]。“异质性”的提出,强调了哮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存在个体差异、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对哮喘定义的更新,儿童哮喘评估标准的细化,要求从护理观念也相应发生转变,对儿童哮喘的护理工作,要突出个体化护理,强化健康教育管理,做好心理干预和家庭护理等工作。

2.儿童哮喘护理干预方法

2.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强调需要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指导家长如何妥善地照顾患儿,减轻由于环境的改变给患儿带来的心理上的刺激,认同家长在患儿患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为患儿及家长提供适当及需要的护理[6]。尹力平等[7]研究表明,积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使绝大多数哮喘患儿的病情得到长期控制,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够增强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护理能力,提高哮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家长的满意度。

2.2呼吸道护理

哮喘发作时,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合并感染后此种病理改变加重,产生大量痰液,并由于呼吸加快,呼吸道水分丢失致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痰液堆积可加重喘息及感染,因此必须积极排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8]。排痰措施:(1)痰液粘稠者可定时雾化吸入,临床上常用的是生理盐水加入盐酸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有报道普米克、博利康尼和爱全乐三联雾化吸入取得不错的效果[9]。(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经常变换体位,及用空掌心叩拍患儿背部,由下向上、有外向内拍打,以利痰液排出,无力咳痰者可用负压吸引器机械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2.3用药护理

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医嘱用药,不能随便停药、增减药物剂量,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用法,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如茶碱类药物,其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因此临床使用中应遵医嘱严密监测其血药浓度,护理上应严格掌握用药速度。而对于治疗中吸入了激素类药物,必须在吸入后充分漱口,以减少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教会病人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如定量雾化吸入器(MDI)等。

2.4心理护理

支气管哮喘由于长期反复发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难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要嘱患儿家长积极参与护理当中,在患儿病情发作时,可通过让其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烦躁、不安与焦虑心情[7]。要注意观察患儿情绪上的改变,多与患儿交流,并使用言语和肢体上的安慰,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感,让患儿观察其他正在进行治疗的患儿,解除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5生活护理

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刺激性气体、烟尘和油烟等,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20℃~22℃)和湿度(50%~70%),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10]。饮食中忌食辛辣、生冷、腥发食物,避免过咸、过酸及过饱。忌食诱发病人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多饮水,饮水量每日在2500ml~3000ml,多吃水果好蔬菜[10]。家中被褥、床单等定时消毒,日光下暴晒以杀除螨虫。衣着以棉制为主,减少羽毛、绒线制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11]。

2.6健康教育

恰当的教育和管理是控制哮喘发作的关键[12]。利用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宣传哮喘知识内容。邀请治疗好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分享个人经历、进行角色扮演,相互交流,消除家长的顾虑[13]。定期举办哮喘知识讲座,增强患儿及家长坚持治疗的信心。指导患儿如何给你根据肺功能值(PEF)及PEF变异率预测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及时调整吸药量,必要时电话咨询主诊医生或到医院急诊[13]。加强指导吸药方法,不正确者加强指导到掌握为止。李丽云等[14]通过建立哮喘患儿健康教育及雾化治疗效果登记本,收集患儿的个人雾化吸入信息,雾化过程中做好“一对一”全程指导,随时提供哮喘相关信息,提供雾化技术指导,纠正雾化偏差,评估雾化疗效,提高患儿或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认识和依从性。对有可疑过敏史患儿,指导家长避免和控制哮喘的触发因素。指导患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提高肺功能,急性期应限制运动,缓解期可适当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15]。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和专科医生建立密切关系,加深家长及哮喘患儿对哮喘防治新知识的了解,促进患儿自我疾病管理,规范治疗措施,达到减少哮喘患儿发作及就诊次数的目的[13]。乔海平等[16]研究认为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增强患儿家属的配合,提高与患儿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在治疗中的主动配合,降低患儿的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儿的信息时间以及精力,促进了患儿的学习能力。张演琴[17]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哮喘患儿家长坚持遵医嘱用药率达93.75%。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哮喘患儿的遵医行为[18],是改善和提高患儿及家长遵医行为的重要措施。

3.展望

总之,对于儿童哮喘患者护理,要灌输“防重于治”的基本理念,大力推行以个体化护理、系统化健康教育为重点的整体护理服务工作。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正逐步应用,护理人员要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努力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大哮喘患儿服务。通过开设儿童哮喘专科门诊,为哮喘患儿提供专科诊治。探讨开设哮喘专科护理门诊,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延伸服务,建立哮喘患者电子档案,专人管理,建立哮喘之家QQ群,在患儿及家长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通过微信平台传递大量的知识,以提高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将是我们工作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DavisSQ,KrishnanJA,LeeK,etal.Effectofacommunity-wideasthmainterventiononappropriateuseofinhaledcorticosteroids[J].UrbanHealth2011,88(Supp11):144-155.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哮喘发病率上升,牛奶是1岁以下孩子哮喘主因.http://www.chinacdc.cn/mtdx/mxfcrxbxx/201005/t20100505_39146.htm.

[3]张际,李芙蓉,赵娟.循证护理在提高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疗效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护理,2005,8(10):842-843.

[4]韦晓燕.小儿哮喘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3,6(6C):11-12.

[5]尚云晓,冯雍.2014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解读-与儿童哮喘相关内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29(9):669-672.

[6]周琼,孙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哮喘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0):1867-1868.

[7]尹力平,杨娟,杨春香,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患儿疗效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98-99.

[8]黄惠红,梁磊,王玉萍等.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进展[J].健康必读杂志,2011,8(8):237-238

[9]梁建华,彭志勇,许文东等.普米克、博利康尼和爱全乐三联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9(3):209-210.

[10]张军芳.支气管哮喘的护理[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5):109-110.

[11]邢瑞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与家庭护理[J].家庭护士,2007,5(9):89-90.

[12]申仕莲.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98-101.

[13]周宏,杨玉梅.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疾病管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4323-4324.

[14]李丽云,陈建清,王艳丽等.雾化吸入的健康教育指导[J].现代医院,2012,12(8):149-150.

[15]谢勇,海新霞,任淑颖等.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新疆医学,2009,39:153-154.

[16]乔海平,易泉英,刘刚,等.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和发病的干预及影响探讨[J].河北医学,2012,18(3):340-343.

[17]张演琴,何绮琼,卢蕴瑜,等.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J].广州医学,2012,43(3):56-58.

[18]钟南山.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重点及努力方向[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2):80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