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开展颈椎手术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基层医院开展颈椎手术护理体会

牛红花

牛红花(兰州市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730101)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颈椎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介绍对临床病案的诊断、治疗、护理。结论对颈椎病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切实有效的健康指导,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颈椎前路手术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91-01

2008年起,我院开展的新业务中,有一项关于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该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疗效欠佳。为此,将我院行颈椎病手术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护理经验与体会,予以介绍,临床效果较好。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双手指疼痛20天余入院,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有踩棉花感,双手指疼痛,活动时加剧。外院MRI示::颈4、5椎间盘突出。查体T:37℃P:88次/分R:22次/分BP:100/60mmhg,,颈4、5棘突压痛阳性及叩击痛阳性。诊断为颈4,5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空腹血糖5.4mmol/L。遂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于一周后在全麻下行颈4、5椎间盘突出切开髓核摘除术,脊髓神经探查术,取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9天拆线,14天康复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大多数有四肢麻木,步态不稳等症状,对手术的期望值高。加之手术部位的特殊性,靠近脊髓,颈部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病人对手术的风险有较大顾虑,因此,我们要耐心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的病因,病理,介绍手术的方法、目的,让其正确对待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

2.2呼吸功能的锻炼脊髓型颈椎病老年病人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低下,易引起肺部感染,肺的通气量下降,术前练习深呼吸,主动咳嗽,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气管及肺内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气量。

2.3气管推移训练手术切口采用颈前右侧入路,术中为了暴露颈椎体前方,需将气管向左侧牵拉,可能造成气管和食管水肿,发生术后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因此,术前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有效地防止气管食管的牵拉损伤。训练方法:术前指导病人用手将气管向左推移10-20cm,每次持续30-60s,每天5-10次,并适当增加次数。

2.4配置合适的颈托为了充分达到减压的目的,术中需切除较多的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组织,并填塞植骨,其稳定性相对受影响。因此,配置适当的外固定,对限制颈部活动,帮助伤口愈合,促进植骨融合很有必要。

2.5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备皮,指导病人做好个人卫生,术前晩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开始禁食,禁饮,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准备监护室,抢救器械,药品。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原因有: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颈部术区血肿压迫气管,咽痛,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除。因此,术后需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及面色的变化。

3.2防止植骨块滑脱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易使植骨块移位,脱出,当植骨块移位时可压迫食管、气管和血管导致呼吸道梗阻、颈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头部两侧置沙袋,翻身时头颈肩躯干一致,成一直线,至少2人翻身。

3.3注意观察伤口敷料

正常情况下,术后24内引流量小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颜色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组织隆起,颈部增粗,病人自感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3.4四肢末梢血运及感觉

术后6–8小时内,每隔30分钟让病人听指令活动手指和足趾,以判断脊髓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术后48小时内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查上下肢活动功能,肛门张力,膀胱功能,如上下肢麻木感觉减轻,说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3.5呼吸道护理

术中病人气管、食管长时间牵拉,会造成气管、食管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引起喉头水肿,痰液增加,气管压迫导致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所以呼吸道的护理是术后的重要环节之一。常规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轻叩病人背部,鼓励病人咳嗽,促进痰液排除,必要时使用吸痰器。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果出现声音嘶哑,憋气,呼吸表浅时,提示有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行气管切开。

3.6饮食护理

因术中刺激食道、气管,患者常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易发生误吸。喉上神经损伤是前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其损伤表现是: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容易发生呛咳。因此,应加强饮食管理,术后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恢复正常饮食后要合理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多吃水果及新鲜蔬菜。

3.7功能锻炼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大多数有四肢功能障碍的症状,术后常规给予四肢肌肉按摩,四肢关节屈伸锻炼,握力锻炼,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3.8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佩戴颈托3—6个月,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如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死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立即复检。继续肢体的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经拍片示,植骨间隙已完全融合,可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左右侧屈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应暂时停止。半年后可恢复工作,工作中勿长时间屈颈,保持颈椎正直以防复发。

体会与讨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可发生于老年人,也可发生青年人,是由于人体椎间盘逐渐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推动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长时间的坐姿及头颈位置是导致颈椎病的首要因素。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如果发现颈髓受压和受损者,如无手术禁忌,以早期行手术为佳。术后做好护理及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英升.医学信息2011第11期

[2]王岩,白一冰,等。颈椎病前路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24(2)538-541

[3]韩静颈椎病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的护理[J].包头医学,2007,3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