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深化诚信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深化诚信教育的思考

许文静卢亚君陈世金

许文静卢亚君陈世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了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系统提出了开展会计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只有塑造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品格,才能使其真正成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专业扎实、技能娴熟的优秀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诚信品格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主体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表现出多样化,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他们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以“利”为目的主导着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有时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其诚信观的整体面貌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不诚信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些社会现象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报酬的一条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负面影响不可小视,他们将来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为社会提供经济信息,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他们行为诚信与否,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建设,因此,高校会计专业进一步强化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这对于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一直在提,然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系统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缺乏相应的会计诚信教育的专业人才,没有配备专业的会计诚信教师,没有独立的诚信教育的教材,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等等。学校应把会计诚信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真正从源头上抓起,在强调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同时,应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并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形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深化诚信教育的措施。

1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要始终以“学生诚信品格的塑造”为中心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内,学校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从学生进学校起,就开始普及诚信教育,教导他们从小事做起,让诚信思想融入学生的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应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学习环境,提高学术气氛,加强科研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净化科学风气,规范学生管理,加强学生文明修养,使诚信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和学术道德观。学生会计诚信品格的塑造离不开长期的教育,尤其是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相关法规政策的教育和学习。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坚定的意志,才能养成良好的会计诚信品格,真正实现会计行为的诚信。

2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要紧紧围绕“老师”和“学生”两个基本点展开

2.1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基本点之一: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所教学生,高素质不仅指其业务素质,还包括其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当今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经验缺乏的情况,有个别教师还存在道德品质低下,其自身都做不到诚信,还何谈“诚信教育”?因此,抓会计诚信教育首先要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首先,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以身立教,德识统一;徐特立老先生所概括“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教人做人做事,首先自己应会做人。其次,逐步对现有教师采取送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在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水平,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讲课更贴近实际。再次,可以将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一些会计业务水平较高,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愿意而且适合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人吸纳入会计教育系统,他们会计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是培养适应未来会计人才的宝贵财富。

2.2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基本点之二:建立学生信用档案现在高校的诚信教育大多流于形式,为了使诚信教育不在是一时的口号,抱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高院应抓紧建立在校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记录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诚信情况。建立学生信用档案是一项系统工程,档案的建立应考虑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全面、真实、系统、连续地反映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情况。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更加意义深远,用它来约束、激励学生,自觉减少不诚信行为,日常形成良好习惯,从而减少或避免今后会计工作出现违规和造假行为。

3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新发展

3.1教学内容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很难体会到由于不诚信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而丧失警惕。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接受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还必须开设专门的如“会计诚信学”、“会计监督控制学”等诚信教育课程。教师应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诚信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应体现应急性与长远性相结合、借鉴与继承相结合,跟踪会计实践发展动态,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有针对性的结合社会现象进行讲述,帮助学生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真正领会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3.2教学方法我国一直以来大多高校会计教学采用简单说教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进行诚信教育时,枯燥、抽象的给学生讲述会计职业道德,照本宣科,学生根本不易真正领会,有时甚至会反感。会计诚信教育应结合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与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向社会化的转变,这样既生动,又实际,实现会计教育良性发展。

3.3教学手段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课堂要实现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会计案例形象化地展示出来。使本来枯燥的会计职业道德变得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3.4教学形式各高校诚信教育的教学形式往往都是采用课堂说教,形式单一,这是造成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学校应转向传授会计诚信知识与进行会计诚信锻炼相结合,加强学生真正的实践锻炼学习,对会计诚信知识的深入理解,离不开会计实践的锻炼和会计诚信的考验。大学生只有亲身在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通过自身的锻炼体验和总结,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与体会会计诚信的内涵,更自觉地按照会计诚信原则从事会计实践活动。

“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更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绝对不能松懈,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会计学院课题组.“不作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3,(1).

[2]袁广达.入世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会计研究,2003,(3).

[3]刘玉廷.全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会计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J].财务与会计,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