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CT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冉崇荣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职工医院四川绵阳621703)

【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CT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和52例大叶性肺炎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扫描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CT扫描结果显示,两组单发病灶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从CT影像学特征来看,肺癌患者磨玻璃影环绕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占比比大叶性肺炎患者低(P<0.05),肺癌患者的的囊状透亮影以及血管集束征占比比大叶性肺炎患者高(P<0.05),两组叶间裂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CT诊断可以观察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CT;肺癌;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210-01

肺炎型肺癌属于弥漫性肺癌,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阴影或斑片状,与肺炎有相似之处[1]。大叶性肺炎又被称为肺炎球菌肺炎,通常是因感染肺炎双球菌等细菌而导致的肺部炎症,X线表现以大叶实变为主,临床特征相似于肺炎型肺癌,这两种疾病在鉴别诊断中容易发生误诊现象[2]。对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和52例大叶性肺炎患者,分析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CT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和52例大叶性肺炎患者,所选患者均经过X线初诊,大叶性肺炎患者通过血清检验确诊,肺炎型肺癌患者通过肺活检确诊。所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等。肺癌患者中,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36岁,平均年龄为(54.3±3.8)岁;大叶性肺炎患者中,30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3岁,平均年龄为(53.5±3.6)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行以CT扫描诊断,通过飞利浦64排CT对肺部进行扫描,电压和电流分别设置为120kV、160mA,层距与层厚分别设置为1.0mm、0.65mm。记录病灶分布情况、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具体位置等信息。对两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病灶分布位置进行评价分析,并对两组患者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单发和多发病灶比较

经过CT扫描结果显示,肺癌患者中,42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大叶性肺炎患者中,46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两组单发病灶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表两组单发病灶分布比较

2.2两组CT影像学特征比较

从CT影像学特征来看,肺癌患者磨玻璃影环绕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占比比大叶性肺炎患者低(P<0.05),肺癌患者的的囊状透亮影以及血管集束征占比比大叶性肺炎患者高(P<0.05),两组叶间裂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以渗出性炎症、肺泡实变为主,患者通常会出现寒战、高热以及咳嗽等表现,通常情况下可经过抗生素治疗痊愈。而肺炎型肺癌属于浸润性病变之一,一般为腺癌,预后效果较差。据现代细胞学研究指出,肺炎型肺癌通常在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细胞以及粘液分泌细胞出现,癌细胞沿着肺泡壁逐渐生长,同时对小叶、肺泡腔以及腺泡腔进行填充[3]。另外,癌细胞可经由支气管和肺泡孔进行转移和扩散,对肺部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有促进作用,使得病灶周围有炎性渗出现象。大叶性肺炎和肺炎型肺癌的早期症状很难进行区分。本次研究中,大叶性肺炎患者以及肺炎型肺癌患者均以单发病灶为主,且均以左叶、右叶、下叶分布为主,因此以病灶分布特点为依据无法对肺炎型肺癌和大叶性肺炎进行鉴别。

从CT影像学特征方面来看,本研究中大叶性肺炎磨玻璃影环绕占比为90.38%,明显比肺癌组(52.08%)高。血管集束征通常在肺泡癌中比较常见,通常因癌细胞浸润导致的肺炎性改变而造成。本次研究中肺炎型肺癌囊状透亮影占比为37.50%,明显比大叶性肺炎组(13.46%)高。肺炎型肺癌患者囊状透亮影占比高于大叶性肺炎患者,主要是因肿瘤细胞发展期间不会对肺泡黏液起到的基本作用产生破坏,使支气管结构保持正常状态。叶间裂特征通常因肺部炎症而导致,本次研究中肺炎型肺癌患者与大叶性肺炎患者此种特征占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该CT影像学特征对肺炎型肺癌与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的意义不大。

4.结语

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CT诊断可以观察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维刚.64排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48-49.

[2]余复火,赖晓宇,黄培生.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01(05):663-664.

[3]刘行仁,邓菲,邹俊,等.大叶性肺炎治疗前后胸部CT平扫特征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