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有效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有效整合

陈红梅

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陈红梅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探究其原因,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心不细的问题,而是思维水平达不到要求。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首先要着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以促进其发展。

一、准确计算要有周密的思维。周密的思维要求学生观察问题要仔细、严谨、周到、有理有序,法则定律运用自如,判断恰当,前后不矛盾。小学生在计算中,经常缺乏细心地观察,只看到题目中的某一部分特征,就主观臆断地作出决定,这不能简单地认为心底不细,而是没有真正养成周密的思维习惯,必须加以及时引导,使之纠正。

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式中,有些结构形式比较特殊,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如不加以区别,势必使学生产生混淆,养成不仔细审题的习惯,导致错误。如:①25&pide;■-■&pide;25,②6×■&pide;6×■,有的学生一看就写。第①题等于0,第②题等于1。这两个结果都不正确,都受题型2×7-2×7的负迁移影响,只要仔细再看,就会发现①题中,25&pide;■和■&pide;25的结果是不同的;第②题中后面的6×■没有加括号不能先算,应按正确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来算。上述这些错误的出现,能说是心底不细导致的吗?这些错误是学生对运算的定律、法则、性质等一知半解,只是大概记住表面形式,运用时乱了套。因而,教学时,要杜绝这种不严谨的思维定势的形成。

二、快速计算要有敏捷的思维。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要求学生对思考的题目做出准确而迅速地判断,这是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日常教学中大量的口算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些教师不重视口算训练,把口算时间省略或放宽要求,让学生慢慢动笔,久之,便严重弱化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失去了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机会,使学生在今后稍复杂的计算中算不快,算不准。

思维敏捷性的培养还表现在对题目能够迅速地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法,准确地快速地反映出所用的计算定律、性质、法则等,在实施这一计算中,能够跳跃式地省略一些有关非中心环节。头脑中闪现出关键的运算步骤,使之运算自动化。比如,看到354-(150-46),能直接写成400-150=250。像类似的题目,不对学生进行必要快速思维训练,则无法提升其快速思维品质。

三、简便计算要有灵活思维。在计算中,有不少思维可以采用灵活简便地算法,它要求学生对题目作全面性的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把握运算的性质,由此及彼的联系,熟练运用运算的定律、性质,揭示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窍门,化繁为简。如:63×25-43×25,学生除了考虑运算的顺序和规则以外,还想到运算两积的差可利用减法结合律,形成(63-43)×25=20×25=500。还有一些题目,看上去不能进行简便运算,但仔细深入地分析,把题式变通一下,简便计算就显现了。如:46×3+92计算时,先把题目变通为46×3+46×2就简便多了。由此看出培养灵活性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多么重要。

四、合理计算要有整体思维。小学数学中四则混合运算题构造的特征是整体性。在实施运算前,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算式,寻找特点。计算时要有全局观念,瞻前观后,综合各种方法,才能做到算得又对又快又准。如(0.42×■-0.12)&pide;■,从整体上观察此题,括号中第一步分数与小数相乘,减去的是两位小数,如果化成分数减,通分相当繁。因而,必须确定第一步应得到一个小数,才简便于下一步计算,即:原式=(0.42×0.6-0.12)×4=(0.42-0.2)×0.6×4=0.528。还有的四则混合运算题中,整个算式都不体现简便的运算方法,而是隐含着简便的运算因数,若不整体观察题目,只按运算顺序算,就很难看出来。如:998×63=(1000-2)×63。

所以,运用整体的思维观察算式,就能找出最恰当、最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少走弯路,不断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