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AC软件的锚杆支护设计系统在某矿的应用

/ 2

基于FLAC软件的锚杆支护设计系统在某矿的应用

顾登贤胡振法

摘要:基于目前我国锚杆支护理论和设计方法还不完全完善的现状,采用了基于FLAC软件编制的锚杆支护设计系统,在某矿2315工作面皮带巷进行了设计试验,并对设计效果进行了矿压观测。结果表明,现有锚杆支护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该系统在全局乃至全国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锚杆支护;设计系统;矿压观测;FLAC

中图分类号:TD35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132-02

收稿日期:2009-03-05

一、概述

锚杆支护是煤巷的一项重要支护技术,目前已成为产煤国家的主要支护形式之一。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但是在锚杆支护比例上与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掘锚机具不配套;(2)支护材料质量差;(3)缺少现场地质力学评估;(4)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不完善、缺乏科学实用的设计方法。鉴于上述原因,本矿与科研单位合作,力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可靠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编制了一套通用的煤巷锚杆支护综合设计系统软件,并在本矿成功获得了应用。

二、工程地质概况

试验点设在某矿2315工作面皮带巷。煤层倾角24~36°,平均27.5°。工作面走向长度295m~347m,平均323m,倾斜长度104m~121m,平均120.6m;井下标高-689m~-764m,地面标高+35.6m~+36.2m,工作面埋深705~800m。2315工作面回采煤层为山西组9煤,切眼处较薄,东部及下部较厚,煤厚0.8m~2m,平均厚度1.41m。煤层无伪顶,直接顶为粉砂岩,厚度0m~3.0m,平均2.0m,基本顶为细砂岩,厚度5.4m~7.32m,平均6.32m,基本顶之上为一层粉细砂岩,厚度为14.24m~16.05m,平均15.25m,浅灰色石英为主,顶板组合为硬、坚硬顶板。

三、锚杆支护系统设计过程

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试验点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结果,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分类,确定该巷输入Ⅲ中等稳定的可能性最大。

根据围岩稳定性分类结果,进行锚杆支护初始设计,得出该巷锚杆支护初始设计方案。根据初始方案,建立17个锚杆支护FLAC数值模型(图2),经运算分析后,确定11#方案为最优方案,也即现场初始施工方案。

通过绘图模块可绘出该巷锚杆支护施工图和支护参数表。

1.采用高强锚杆支护顶、帮,提高浅部围岩的整体稳定性。顶锚杆采用φ20×22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780×750mm。帮锚杆采用φ20×18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780×750mm。所有锚杆丝口需用滚丝机加工。每个锚杆孔使用2支Z2350树脂锚固剂或一支K2335和两支Z2335树脂锚固剂,经计算锚固长度在1.4m左右。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帮脚锚杆能有效控制巷道底臌,帮角锚杆向下扎角15~30°。

2.采用菱形网护表,网尽量拉紧拉直,提高锚网支护系统的护表能力,防止片顶、片帮形成网兜或锚空。

3.锚索支护作为加强支护措施,提高锚网基本支护形成组合梁或组合拱结构的抗弯能力,从而提高浅部围岩的稳定性。锚索型号为φ15.24×5000mm。

4.锚杆托盘采用厚度为10mm鼓形托盘,大小为120×120mm,材质为A3钢加工,并采用带球形垫座的螺母,在鼓形托板上加工球形窝,见图5至图8,以利锚杆适应任何角度的安装。安装时视情况在球形垫座与螺母间加减摩片。

四、应用效果

采用DJ-2.5测木干、YZ-30型液压枕量取移近量和锚杆载荷,以常规“三量”观测为主,测点布置在顶底板和两帮中点。

(一)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构筑巷旁支护体后巷道围岩变形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0m~-10m范围;第二阶段,-10m~-40m范围;第三阶段,-40m~-80m范围;第四阶段-80m以后。但是,总体来说,巷内采用高强度锚杆支护强化围岩,配合有效的巷旁支护,控制了沿空留巷围岩剧烈变形。

(二)巷内锚杆载荷分析

锚杆载荷值测量共布置两个测站,每个测站沿巷道截面布置6根锚杆,锚杆载荷采用锚杆液压枕测定。现以1测站的观测数据为例,分析巷内锚杆所受载荷的情况。图6为锚杆载荷与工作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在工作面前方巷内锚杆载荷值均比较低,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工作面前方围岩活动不太明显,一些围岩变形也被托盘与围岩间的空隙等给释放掉了;另一方面是锚杆液压枕安装时,风动安装工具扭力不够,加之巷内周边同时铺设一层金属网,给安装锚杆液压枕带来困难,锚杆的预锚力不大。

在工作面后方40m以后,锚杆载荷值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尽管在这一范围巷道围岩活动并未完全停止,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到巷内锚杆载荷值,在锚杆所支护的范围内,围岩是比较稳定的,当然这也只能在巷旁支护体有效地控制和支护好巷道顶板,减少顶板离层的前提下才具有的结果。

(三)支护效果及结论

按照现有锚杆支护技术方案,锚杆支护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该系统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利用现场监测信息对初始设计参数进行检核,为煤巷锚杆支护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提供了技术保证。该分析系统在该矿2315工作面成功地得到应用,该系统在全局乃至全国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晋平.综放开采沿空留巷矿压观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

板管理,2005,(1):47-51.

[2]王进义,王睿.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护巷矿压观测与分析[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2):64-68.

[3]刘益成.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的矿压规律[J].矿山压力与顶板

管理,1999,(3):139-140.

(责任编辑:鲁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