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崔娓

(临沭县店头镇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276703)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的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前来治疗的患儿120例进行随机选取、平均分配,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的沟通方式主要以语言为主,与观察组进行沟通的方式除了语言之外,加上诸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一系列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经过治疗,患儿出院,让患儿的家长对满意程度进行填写。结果:观察组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方面的满意度[1]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论:儿科护理过程中,非语言性沟通具有显著的效果,应用这种方法与患儿进行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69-02

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下的是儿童患者,简称患儿,而在我国医院会将其划分为新生儿科和儿科两种。患儿在医院治疗期间因为其年龄过小,医护人员与其沟通交流起来往往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不过近年来通过医学方面的不断分析,得出在儿科护理工作时,采用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结果也是比较显著的。对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前来治疗的患儿120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到底是如何的。以下便是具体总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前来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选取,且平均分配为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这些患儿中,女患儿56例,男患儿64例,年龄处于1岁到1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岁。这些患儿的住院的天数是6到12天,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性别、住院的天数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所以本次分析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的护理,应用语言性沟通方式;而为观察组的护理,是除了语言性沟通方式之外,再加上非语言性沟通的护理方式。从以下几点进行介绍:

1.2.1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在医院里,医生还有护士脸上的表情,所传达的信息,对患儿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如,护士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患儿表达出亲近、和善、温暖、微笑等感觉,这些脸上的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以使患儿减少和护士之间的畏惧感,使患儿对护士更加的信任起来,从而使护士的护理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对患儿的身体康复也是有很大作用的。相反的,在医院患儿本来就对陌生的环境比较畏惧,若为其治疗的医生或者护士脸上一直挂着呆板严肃的表情,就会使患儿不由的产生忧虑、害怕、紧张的心情,使患儿自觉的开始疏远医生和护士,变得害怕治疗,最后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时间越来越长,甚至会产生病情越发加重的严重后果;不仅如此,这些不良后果发生后,令患儿的家长及其亲属对医院的治疗能力会产生怀疑等负面影响,这些不是医院本身愿意看到的结果[3]。所以,患儿进入医院开展治疗的期间,医生和护士对其表现出亲近、和善、温暖、微笑等的脸部表情,会让患儿对医院环境不再变得陌生,紧张的情绪也会降下来,心情变得好起来,愿意和护士进行交流,使其治疗过程变得顺利而有效起来。

1.2.2护理人员的身体动作。通过身体动作进行护理工作,也是对治疗有帮助的途径之一。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巧妙的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与患儿和其家属进行交流,对接下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倘若,在患儿治疗期间,护士的忙乱动作、慌张的肢体语言,或者错误的举止,是会直接影响患儿和其家属心情的,营造出一种不安、害怕的紧张气氛,为后面的治疗增加负面的影响;相反的,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所表现出淡定自若、沉稳不迫、灵敏快捷的肢体语言,会使患儿和其家属放下心里负担,听从护士的安排,使治疗进展的更加顺利[4]。

1.2.3对患儿进行抚摸。抚摸是人们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现代新兴起来的一种以情感传递为主的治疗方法。抚摸也是比较有实用效果的护理方式,可以使患儿感觉到舒服,在患儿治疗期间,护士对其抚摸,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减少恐惧感、紧张感。用手抚摸患儿的肚子,可以促进患儿的消化、排气、排泄等,还可以提高换儿的睡眠效果,增加其自身的免疫力。

1.2.4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透过窗户传递出的内心世界的本质。一般情况下患儿在治疗期间,会异常的痛苦难过,这时候,护士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将目光聚集到患儿那,这样可以表现出对其的关爱之心,使其不再痛苦难过,反而对护士信赖。通过眼神为患儿加油打气,给予其鼓励,患儿的紧张心情也会渐渐的平静下来,这样就可以使医生为患儿进行后面的相关治疗了。

1.2.5对病房的改善。患儿因入院治疗而产生矜持、陌生的情绪,往往是因为与自己家里完全不一样的环境而产生的,这种陌生的新环境对患儿内心来说是抗拒的。所以尽量对病房环境进行改变,比如通过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性,将病房进行稍微的改变,包括房屋的光线、挂饰、温度等这些方面,让患儿感觉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还可以在病房张贴患儿喜爱的一些漫画图片,或者给患儿以一些简单的玩具,或者播放一些好听的音乐等等,这些需要的是患儿和家属之间的配合,使病房不再是影响患儿进行治疗的“阻碍者”,而是其顺利康复的助手。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用软件SPSS16.0进行此次分析的统计,用均数±标准差进行一般资料的分析,而且进行χ2检验,在统计分析过程中,P小于0.05,表示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2.结果

患儿通过治疗,康复出院之后,安排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家属们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填写,结果显示,对于护理技术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的满意率是95.0%,对照组患儿的满意率是78.0%,由此可见,观察组在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于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的满意率是98.3%,对照组患儿的满意率是88.3%,显而易见,观察组在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具体信息通过表格1进行了解。

3.讨论

年龄过小的患儿,其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认知能力,都是比较差的,而且儿童自身天性活泼、爱动,没有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表达能力。医院里,在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单纯的通过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是没法达到完美的效果的,然而,护理人员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进行抚摸安慰、病房的改善等一系列的非语言性沟通,就可以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康复效果达到优良的效果。截止目前,已经有很多临床分析结论表示,通过非语言性沟通,进行儿科护理工作,使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效果得到提升,也可以使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密切配合,是护患之间的改良剂。

护理人员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进行抚摸安慰、病房的改善等方面的非语言性沟通的儿科护理工作,让患儿可以减少对医护人员的抗拒与抵触的情绪,稳定患儿的情绪,增加患儿对护士的信任感,消除患儿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让患儿的治疗过程、康复过程变得顺利。

本次分析,通过对我院的120例患儿的护理工作的调查,解释了在临床工作中,通过非语言性沟通的方式对儿科护理工作的作用是巨大的。对患儿不仅进行语言性沟通,而且进行非语言性沟通,两者密切配合对患儿的治疗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总之,通过合理运用非语言性沟通,对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实际的临床价值,对护患关系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推动临床护理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季爱琴,徐玲芬,谢波,等.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4):909-910.

[2]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医学,2009,30(22):2895-2896.

[3]刘桂珍.浅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3,17(5):597-598.

[4]王慧.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