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之管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之管见

孙立波王成文

孙立波王成文(吉林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130031)

作者简介:孙立波(1961.8-),长春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本科;本人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本文研究方向:护士职业素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健康的需求愈加强烈,护理模式从传统的责任制护理发展到现在的整体全面护理,这对护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还要掌握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护理;人文素质;护理礼仪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360-01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1];是人们具备的基本素质中通过学习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基本属性;良好的护士素质是人性化服务的前提;其养成主要得力于学习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艺术及文化实践等[2]。一个具备人文素质的护士在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能运用心理学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在服务不同层次的人群时表现出恰如其分的礼节和沟通技巧,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个体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多项人文素质培养活动,这些工作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增强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意识,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1政治思想素质培养

1.1培养目标: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科学、严谨、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具有同情心、真诚、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2培养手段、方法与收获: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不失时机地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组织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开展党章、邓小平理论等学习;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举办“创文明学校、做文明学生”的系列主题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职业礼仪素质培养

2.1培养目标:培养树立护理人员的形象意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自身工作充满着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觉地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展示出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以自身的形象换得公众的认可。

2.2培养手段、方法与收获:护士礼仪是护理人员对患者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培养护士表现端庄的仪表和风度。因此,培养学生护理服务礼仪,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塑造二十一世纪护士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开设了《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课堂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法,以此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我们还组织利用护理系的综合实训室和学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对学生强化礼仪训练和形体训练,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学生能在迎接病人入院时,表现出热情、主动、友好,面带微笑,有礼貌的介绍自己和病房环境,介绍有关住院规则、生活制度和探视制度等。在欢送病人出院时,主动向病人表示祝贺,帮助病人整理用品、办理出院手续,向病人交待出院后如何用药,让他愉快的离开病房,重新走向社会。学生的这些良好的护理职业礼仪行为受到医患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文化素质培养

3.1培养目标:具有丰富人文社会知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水平;具有对现有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正确评价的思维和把握自我展示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交流和沟通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宏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3.2培养手段、方法与收获:开设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课程,如《中外名著欣赏》、《美学概论》、《公共关系学》、《人际交流技巧》等,增加学生文化知识和艺术欣赏水平、培养学生业余情趣、爱好,陶冶情操;组织《体育文化艺术节》、《护理礼仪风采大赛》、《人文大课堂》、《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加入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人文知识的内涵,锻炼自己在工作中的交往能力和展示能力,为提高自身品德素质打下基础。

4心理素质培养

4.1培养目标:具有自信自尊、自强自立、乐观豁达、积极热情、谦虚谨慎、自觉果敢、奋发向上、进取创新的心理素养与品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与技巧,具备一定的心理调整能力。

4.2培养手段、方法与收获:为全面科学地了解护理专业入学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入学新生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等调查,为每一位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身心培养工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和建议,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和具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5组织“特色纪念日”活动

5.1培养目标:强化对南丁格尔精神的渲染,通过对南丁格尔誓词的字字句句的温习,从护理前辈手中接过火烛进行传承,让学生在感动、感悟的同时得到一种崭新的的人生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5.2培养手段、方法与收获:在“5.12”国际护士节,通过护士授帽宣誓仪式,以“烛光中的信念——重温南丁格尔誓词”为题,为特色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此外,我们邀请护理前辈主持特殊的火烛传递仪式,在前辈手中点燃的火烛在全体护理专业学生的手中依次传递下去,同时也将前辈的殷切期望传递了下去,更是将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传递了下去。

6结果

通过开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不仅能拓展护理人文教育的途径,同时也能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以此提高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更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结论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是塑造护士形象的重要保障。教育实践证明,人文教育和医学科学知识教育是护理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护理教育需要医学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两种教育都具有合理的内核和现实价值。当代护理教育只有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文丽,宋丽华.当代护士长管理技巧[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24-25

[2]陈伶俐.在职护士人文素质培养.现代护理,2006;12(12):1166

[3]袁玮、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