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运输车交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城市工程运输车交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吴海松

河南省明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持续加速,重点工程项目不断开工建设,由此产生的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等加工、运输需求也不断增长,各类工程运输车成为运输主力。与此同时,有关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的报道也频繁见诸报端,超速超载、闯红灯、逆行、抛洒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既影响城市洁净又易引发交通事故,群众反映强烈。

关键词:城市工程;运输车交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1.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交通管理工程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端引入,开端主要以学习国外经验、开展大规模路途规划缔造为主。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许多大专院校设立了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工程学科缔造得到快速开展。20世纪90年代,跟着城市“疏通工程”的实施,各大中城市引入了科学交通管理理念,城市交通组织规划得到了注重,各地对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进行了开端运用。在城市路途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开端运用推动了城市交通通行秩序的改善,较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机动化初期的拥堵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引入了英国SCOOT(Split,CycleandOffsetOptimizationTechnique)、澳大利亚SCATS(SydneyCoordinatedAdaptiveTrafficSystem)等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ITS概念进入我国,ITS技术开端得到开发、运用。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注重交通信息搜集设备和交通监控设备等科技设备的缔造,各地投入很多资金用于城市交通指挥中心缔造。“十五”期间,科技部将“智能交通系统要害技术开发和演示”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跟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相继举办,实施了城市智能交通运用演示工程。可以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已从探求阶段进入实践开发和运用阶段,特别是在硬件缔造方面效果显著,提升了城市路途交通科技管控的效能。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发展早于城市“畅通工程”的实施。在“畅通工程”实施前期,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应用,许多大中城市还制定了交通组织规划。在“畅通工程”实施的中、后期,各地逐渐形成以科技设施投入和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为核心的趋势或局面,但在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精细化应用方面关注、投入很不够,导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基础功能发挥有限,道路通行效率未能充分发挥。

2.工程运输车特点及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2.1工程运输车辆违法行为频发

由于工程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工程运输车驾驶人受经济利益驱使,常常是多拉快跑。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私自加厚弹簧板、加高栏板,不按规定时间通行、闯红灯、闯禁行区,故意不悬挂或污损号牌,超速、超载、无证或运营手续不全上路等违法问题突出,强行加塞、随意变道、变更车道不打转向灯、开远光灯等野蛮驾驶行为时常发生,给交通安全带来机大危害。据统计,上海市2012年共发生2865起涉及渣土车的交通事故,渣土车驾驶员承担主责以上的1730起,占60.4%,主要由渣土车驾驶员违法变道(838起,占29.3%)、超载导致制动性能下降后追尾前车(557起,占19.4%)、强行右转弯(252起,占8.8%)等违法行为引发的。

2.2工程运输车辆安全隐患突出

一方面工程运输车构造特殊,存在安全隐患。各城市使用的工程运输车通常体型大、负载重,驾驶室位置偏高,常会出现“视觉盲区”,如果驾驶人稍不注意,行驶过程中速度稍快、刹车稍急,将很难发现骑车人和行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工程运输车辆运行对城市干扰较大,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程运输车行驶过程中噪声响、震动大、尾气排放严重,妨碍市民正常出行和日常生活,污染城市空气环境。特别是抛洒现象频繁,不仅影响城市环境卫生,散落的尘土、碎石还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如江西赣县2016年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件、人大代表建议中,有近三成是反映工程运输车漏洒等问题。

3.加强城市工程运输车交通管理的具体建议

根据各城市工程运输车交通管理现状,从加强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强实时监管,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有

针对工程运输车夜间营运和集中于城市外围新建地区的特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加强运用,向科技要警力。

3.1.1积极与城市相关部门沟通,确保新建地区道路建设先行,交通管理设施先行。实现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电子警察设备等尽早安装使用,为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工程运输车辆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3.1.2要加强道路电子警察设备的维护,加强重点路口和路段路等照明设施的维护。有效保障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行为能够被及时有效地抓取并记录,实现24小时无缝隙覆盖,从而有效震慑和处罚工程运输车违法行为。

3.1.3积极创新勤务模式,在依靠非现场执法手段的同时,也要将电子警察与路面执勤检查有机结合。实现对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的及时有效打击,既保障夜间交警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同时也提高夜间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的打击力度。

3.2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舆论监管有效性和目标性

3.2.1联合执法部门要切实深入工地,通过播放交通安全警示片、邀请家庭亲属问候等多种形式,对工程运输车驾驶员及其管理人员精准宣传教育。宣讲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行车知识,引导工程运输车驾驶人自觉摒弃不文明交通行为,教育驾驶人自觉养成遵章守法、文明驾车的良好习惯,切实达到宣传教育效果。

3.2.2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引导,重点曝光工程运输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交通违法数量较多、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数量较多的运输企业和施工企业向全社会进行曝光通报。此外,还要鼓励广大群众对工程运输车违法进行监督举报,有效遏制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的侥幸心理。

3.3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理和多部门协作

3.3.1要督促加强源头管理,落实管理企业主体责任。一方面,工程施工单位在发包、转包运输任务给运输单位或运输队时,要对工程运输车的运营资质、安全状况以及驾驶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并对车辆和驾驶人进行登记造册,对车辆逾期未年检、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的车辆坚决不允许上路,提高内部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工程运输单位要规范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划清管理者和驾驶人的职责权限,实现驾驶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常态化,工程运输车辆技术状况标准化和每日例行保养制度化,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2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机制。建立由政府牵头,公安、城管、建设、环保、市政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治理体制,加强部门间的整体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从驾驶人培训考试、工程运输车辆检验、市场准入、日常安全教育和环境监管等不同系统层面,严把每一个安全关口,即时共享信息资源,加强工作衔接和规章制度的协调整合,持续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治理力度,对整改不力、成效不大的工程运输单位除了严厉查处、责令整改外,还要向社会公布曝光。

4.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论有以下2点:

(1)各地主要从通行证、通行限制、技术要求三方面对工程运输车进行管理。

(2)为有效加强对工程运输车的管理,建议从管理主体、科技手段、舆论监管等方面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倪文连.城市渣土运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5-2-13(3).

[2]杨承.城市渣土车管理现状及对策[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3):29-33.

[3]宋睿.工程运输车辆管理举措[J].汽车与安全,2013(12):82-86.

[4]李少飞.加强对渣土车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N].西安日报,2011-1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