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小儿急腹症1例

邵卫静侯云云

邵卫静侯云云(山东省即墨市中医医院山东即墨266200)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200-01

【关键词】麦克尔憩室破裂

1病例摘要

患儿,女,4岁。2006年10月15日因腹痛12小时入院。入院前1天出现腹痛,呈持续性,呕吐2次,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样物,无腹泻。曾于当地诊所灌肠并予肌注药物(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腹痛减轻,17日晚腹痛加重,18日来诊。入院查体:T39.1℃,P98次/分,痛苦貌,心肺无异常,板状腹,左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血Rt:WBC43.1×109/L,G67.6%,L21.0%;腹部B超示:肝胆大致正常,阑尾区未探及明显包块,腹腔大量胀气;腹部X线平片:双侧膈下游离气体,左腹部见一游离液平面,腹腔大量胀气,左腹腔穿刺,抽出约0.5ml淡黄色液体。抽出液分析:大量脓细胞布满视野,并见部分杂质样物质,考虑为食物残渣。追问病史,患儿在幼儿园玩跷跷板时,曾碰到腹部(具体位置不详),碰后即出现腹痛。分析有手术探查指征。入院手术探查见:回肠末端距盲肠末端40cm左右处3×2cm大小麦克尔憩室,有一约0.5cm大小裂口,腹腔内有较多量脓液体,予憩室结扎、切除、小肠修补术,并予NS100ml冲洗腹腔,置引流管引流,依次缝合腹腔。给予菌必治、甲硝唑抗感染及其它对症处理,住院8天出院。

2讨论

麦克尔憩室又称回肠远端憩室。在胚胎发育期间,中肠原以卵黄管与卵黄囊相通,约于胚胎第5周末,胎盘的血循环已经形成,不再需要卵黄囊,故卵黄管的体腔部分开始变细,逐渐闭合,萎缩成一条索,以后被吸收。发育异常时卵黄管有一部分或全部萎缩闭合不全,就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卵黄管异常,有脐肠瘘、脐窦、脐茸、卵黄管囊肿、麦克尔憩室及脐肠索带。卵黄管先从脐端开始向肠端萎缩退化,若脐端已退化,而肠端未退化,则形成盲囊,称为回肠远端憩室。1809年麦克乐(Meckel)对这种先天性畸形,在胚胎学和临床方面作了详尽的描述,因而称为麦克尔憩室。正常人群中,麦克尔憩室发病率为2%,有憩室的人多数无症状,半数以上在3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症状,一旦发生就很严重,多需手术治疗。其只有发生合并症时才出现症状。合并症以小肠梗阻(30%)、急性消化道出血(40%)和急性憩室炎(20%)为主。一般情况下,较少出现麦克尔憩室自行破裂,根据病史,本例患儿有可能在外界力作用下出现麦克尔憩室张力突然增大导致破裂,出现急腹症情况。憩室破裂后,灌肠更会加重病情发展。患儿幼小,大肠网膜局限炎症能力较差,压痛不明显,反跳痛不太明显,唯有手术探查才能明确病因,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挽救患儿生命。

本病应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胆道蛔虫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鉴别。急性阑尾炎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时间较长后可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不典型者与麦克尔憩室破裂有时难于鉴别,手术探查是诊断的最终方法,急性胰腺炎及胆道蛔虫炎腹痛位置多位于上腹部,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位置多位于脐中部,且无腹肌紧张、无反跳痛。

本例由于诊疗过程中忽视了麦克尔憩室的发病年龄,未详细询问发病诱因,腹痛原因不明时又用了止痛药及灌肠等处理措施,加之患儿幼小诉说不清病情而造成病情延误。由此病例提醒我们,日常诊疗活动中,应仔细、耐心询问病史,可提供线索,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