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

蔡辉

蔡辉(华润武钢总医院43008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0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84例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特殊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通气后的存活率达到97.6%,比对照组患者(83.3%)高,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特殊护理后的PaO2比通气前显著提高,而PaCO2则显著降低,同时比对照组患者提高和降低的幅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特殊的护理,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246-01

支气管哮喘是以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一种变态反应,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等,应用吸氧、抗炎、解痉等措施可以缓解病症,但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出现呼吸衰竭,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病情,如果不能及时改变患者的通气情况,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因此,必须给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研究表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死亡率达到45%[2]。因此,临床上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死亡率的发生,给予患者特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对84例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特殊护理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0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平均分成两组。患者的年龄在27-70岁之间。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判断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临床表现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门人员制定特殊的护理方法。特殊护理主要包括:

(1)使用镇静剂: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睡眠不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给予患者相应剂量的镇静剂。

(2)吸痰:正确的吸痰处理,可以保持气道的通畅,在吸痰时要按照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出现缺氧现象。

(3)营养支持:通过胃管或者静脉滴注的方法给予相应的营养。

(4)心理护理: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经常出现幻觉。因此,要给患者提供一种轻松的环境。

1.2.2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吸痰处理,及时给患者进行翻身,定期更换呼吸机的管路,确定呼吸机的各项指标正常等。

1.3观察指标

一方面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通气后的成活率和死亡率情况;另一方面,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包括:PaO2,PaCO2和pH。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想想x-±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X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存活率和死亡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的存活率达到97.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通气后存活率和死亡率的比较

组别n存活死亡

实验组4241(97.6%)1(2.4%)

对照组4235(83.3%)7(16.7%)

P<0.05<0.05

2.1.2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没有显著的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PaO2比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PaCO2则有明显的下降,两组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H,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没有太大的变化。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比较

组别PaO2(mmHg)PaCO2(mmHg)pH

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实验组47.4±7.092.2±5.964.2±3.538.3±4.27.15±0.207.50±0.09

对照组48.5±7.482.3±4.863.8±2.949.6±5.97.09±0.307.45±0.08

P>0.05<0.05>0.05<0.05>0.05>0.05

3讨论

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住,会使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避免患者死亡的关键,对于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无法达到改善的目的,同时由于患者有疲劳的现象,因此会引起患者出现昏迷、死亡。临床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方法在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被广泛地应用,这种方法是对危重症支气管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手段,该方法通过减少耗氧、增加通气、改善酸碱平衡和减轻呼吸肌疲劳等达到治病的目的[4]。但机械通气时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得患者的死亡率显著提高,因此,只有进行特殊的护理才能降低其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84例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特殊护理(镇静剂、吸痰、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然后对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后的存活率达到97.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PaO2显著提高,PaCO2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变化不显著,因此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可以降低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的死亡率,对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改善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玉兰.浅谈重症哮喘的诱因与救治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2010,5(6):33.

[2]伊书峰.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38~40.

[3]中华医学会呼吸冰雪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哮喘杂志,2008,2(1):3-13.

[4]张力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8):65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