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秦香娥

秦香娥河北省沙河市第一小学054100

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正如美国教育家史得勒在《为教育哲学辩护》一书中所说:“教育不是旨在形成任何各种各样的习惯,而仅仅在于形成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下逐步形成的,要及时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第一,要从头、从早抓起

人们的习惯,往往以先入为主,坏习惯一经养成,要培养好习惯就比较困难,古语说得好:“养其习于童蒙。”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特别刚入学的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更得从零教起。因此,当我每接一个一年级新班时,首先把握这个“良好开端”,站立、行走、上课、说话、游戏、玩耍、读书、写字、排队、放学、一行一动、一招一式,都要有一套良好的行为规范,并不断提出口径一致的新要求,保证好习惯培养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第二,要从细小抓起

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都是些小事。作为教师,必须是事无巨细、样样关心,于细微处见精神,详察细引,动之以情,认真培养,晓之以理。例如:上课时,要求学生课桌上“左书右本子,中间放文具”。小手绢“外层擦汗里擦眼,要打喷嚏捂口鼻”。写字时保持三个一:“胸离桌沿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刷牙时要做到:“刷上牙,往下刷,刷下牙,往上刷;里面截面来回刷”。要学生“行如风,站如松,卧如弓”。在作息上要求学生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习惯。

第三,要从对、从好抓起

要养成良好习惯,首先必须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好习惯,好习惯的要求是什么。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有时对好习惯、坏习惯概念模糊不清,还有的甚至以错为对。例如:站队的姿势和习惯,午睡的姿势和习惯,执笔的姿势和习惯等,都需要教师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进行培养,有的还必须教师多次示范并谆谆教导学生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须这样做、什么事不能这样做。只有学生明确了好习惯的概念和做法,才有行动准则,良好习惯的形成才有了前提和基础。

第四,要从特、从巧抓起

良好的习惯养成需长期的科学训练,其形成方式也是从简单重复开始,继而内化,最后达到习惯成自然。方式也是手段,我们培养的对象——学生,也是“千人脾气,万人模样,”必须在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中,针对特点从巧抓起。例如:对待喜欢表扬的儿童多给予表扬,使其形成条件反射,逐渐使正确的方式固定下来,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对性格内向、表现懦弱的儿童,则教以模仿为主。对活泼好动的儿童则以规劝为主。同样是活泼好动,有的宜规劝和表扬,有的宜规劝加批评。所以在儿童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中,必须针对特点,抓准抓巧,科学训练。

第五,要从久、从常抓起

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天天抓、时时抓、一抓到底,并且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使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必须自觉遵守。这样,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家庭、社会结合,共同努力,统一要求,常抓久抓,一抓到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