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杨海燕

杨海燕

(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护理465350)

【摘要】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屈光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0.5D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D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减轻屈光度增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屈光度增长;近视性弱视;视知觉学习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99-02

近视性弱视是弱视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这类患儿近视的形成一般比正常同龄儿童更早。大部分近视性弱视患儿的眼屈光状态都处于近视化状态,加之儿童近距离用眼过度和身体发育,更会导致近视屈光度增长,最终对患儿今后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1]。我院采用了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142眼)近视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44例(78眼),女36例(64眼),年龄3~12岁,平均(6.6±2.1)岁。弱视程度:轻度(矫正视力0.6~0.8)31例,中度(矫正视力0.2~0.5)29例,重度(矫正视力≤0.1)20例。均为中心性注视性弱视,且无色觉异常。以等效球镜度表示近视屈光度,近视屈光度在-0.44~15.10D之间。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69眼)和对照组(40例73眼),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治疗,包括配镜和视功能训练。观察组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视知觉学习方法:临床医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应用视知觉学习系统指定训练方案,患儿在家中通过互联网登陆ID提取训练方案。患儿端坐于屏幕前50cm处,根据系统中的任务要求进行训练,每次20分钟,每天1次,每项训练持续10分钟,休息10分钟后再进行第2项训练,持续训练3个月为1疗程。整个训练过程都由医院技术人员实时监控。每治疗1个疗程,都要进行1次视力检查,并嘱患儿配戴眼镜。每6个月做1次验光。

1.3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小组制定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计数资料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的屈光度增长幅度比较见表2。从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0.5D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D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弱视是一种视功能疾病,指的是人眼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因不正常视觉经历而引起的发育停滞或迟缓状态。近视性弱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弱视类型,对此类患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使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到1.0以上[2]。

视知觉学习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弱视治疗方法,该疗法可通过特定的视觉学习和视觉刺激,刺激视觉信号通路,使大脑视神经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增强,进而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同时该疗法兼顾趣味性,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3]。视知觉学习疗法具有起效快、周期短,可同步提高视功能及视力的优点[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弱视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证实了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比传统方法更好。

但关于视知觉学习疗法是否会对患儿的近视屈光度造成影响,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0.5D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D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视知觉学习疗法的近视屈光度增长幅度较传统方法更小,表明该疗法可有效减轻屈光度增长。

综上所述,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减轻屈光度增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信,刘伟民,王英等.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动态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781-783.

[2]王金琳,黄琼.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4,18(4):780-782.

[3]熊克伟,肖云康.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和视力观察临床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494.

[4]梁洁,王英,肖信等.视知觉治疗高度近视型弱视儿童的视力及屈光度变化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4):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