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会计制度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

高金艳

高金艳(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摘要:从会计制度改革以来,会计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动力,伴随会计改革也对会计核算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探讨我国资本市场与会计改革的相互关系、存在问题及由此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资本市场中的收购;新会计准则

引言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晚,发达国家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我们的会计制度都无法跟上市场,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申华控股收购延中股份的案例中,会计政策与当时的《公司法》都无法对此项案例进行判断,在那时《公司法》还非常不完善更不要说会计制度的欠缺,所以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人们所看到的是混乱的场面、人们无所适从,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政策和《公司法》的缺失。但是随着《公司法》和新会计准则的日趋完整,市场也逐渐走上正轨。我们看到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完全成为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动力,正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才使会计制度有了巨大的变化。

1资本市场的建立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奇迹

资本市场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经济革命,人类历史上任何发明几乎都无法与之相比。资本市场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主要在于资本市场能够通过缓解风险、优化投资信息和资源配置、改善企业治理,减少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对资本聚集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资本市场通过这种方式将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转换成了对生产的非流动的长期资本投资。这就解决了高回报项目通常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但财富所有人并不愿意长期放弃对财产的支配而造成的投资不足的难题。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如果没有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存在,那么许多的发明及技术革命都会因为没有资金的投入而停滞,同样也就无法看到现在繁荣的经济市场。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繁荣才使得会计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所以资本市场才真正称得上是会计改革的原动力。

2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会计准则的提升

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资本市场与会计的关系。

2.1会计与资本市场是供需关系,中间联系纽带是会计信息。资本市场的发展历来是推动会计准则提升的最大动力上市公司披霹的会计信息,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决定资金投向的主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进行资源(资本)有效配置的基础。衡量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无假造盈余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监管政策的合理性。资本市场越规范,越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

2.2会计信息正确反映上市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尤为重要。从2000年5月份,中国证监会开始强调上市必须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就要提高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使广大投资者能够正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存在一定阶段性的,尤其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案例更是影响巨大,其间也产生了众多的争论。这里要说明的是会计政策本身往往存在滞后性,大多由于上市公司出现了某些问题,例如披露不及时、收购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等,这样就对会计政策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改变了现行的会计准则。

3会计准则的补充和变革促进了资本市场的规划性发展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会计准则并不健全,不但如此那时连《公司法》都不健全,而且《证券法》也没有出台,这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例如最初的“宝延风波”“申万风波”都将当时的证券信息披霹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暴露无遗,当时的收购仅仅作为上市公司在短期内获利的一种手段,正因如此中国证监会修改了原来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财政部也颁布了相关的会计补充条例,以此弥补会计准则的漏洞。

4新会计准则的出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正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的会计准则作了许多调整,比如对权益法的限制。由于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早在2001年第141号会计准则中提出所有企业合并都必须用购买法核算,禁止使用权益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4年3月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也取消了权益结合法。我国虽然没有完全取消权益法,但是对权益法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例如甲公司在收购乙公司的过程中可能开始是支持有30%股份但是具有重大影响,故使用购买法,伴随持股比例超过50%逐渐使用权益法,最终取得完全收购时使用权益法,但在合并报表时需要还原成购买法,借此体现其收购实质。

2007年1月1日使用的新的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例如对资产减值的修改,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极具中国特色的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第一章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中,便将相关事项指引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所得税、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上去,新的准则通过诸多路标指引大家更好的使用,通过这种趋向使我们跟好的掌握准则的核心内容,新的会计准则无疑是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使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其业务经营的实质,也正是通过公司相关会计信息使公司的重组合并逐步走向公开化、公平化、透明化。

5结论

通过新的会计准则的使用,使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准确的披露,对上市公司的不良行为加以限制,使其向良好的方面发展。结合中国的实践以及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的情况,作者认为要加快推进国际趋同,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会计服务业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任何一个不想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的国家或组织,都不能无视准则国际趋同这一发展趋势,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对中国而言,尤其要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沟通,交流信息,协调行动,切实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趋向;

二是要扩大交流合作范围,使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接近一致,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可以加强在资本市场监管、贸易规则制定和市场环境培育等方面的合作;

三要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的专业家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培养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