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胰腺的诊疗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异位胰腺的诊疗与探讨

程雷

程雷(黑龙江省五常市妇幼保健院150200)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204-02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发病概况、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我们2006~2009年收治的17例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只有2例确诊,其余均术后确诊;并均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本病因位置多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物理检查阳性率低,所以术前诊断困难。本病应手术治疗。

【关键词】异位胰腺手术

异位胰腺(heterotopicpancreas)又称迷走胰腺(aberrantpancreas)或副胰(accessarypancreas),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之间无解剖学联系。异位胰腺属一种先天性畸形,指在胰腺以外部位生长,与正常胰腺组织无解剖和血管联系孤立的胰腺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混淆。我院于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异位胰腺患者17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一病因及病理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病因不清,其患病率为0.2%~0.8%,其中70%在胃肠,位于胃肠的80%在胃和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组织学分为三型:①HeinrichI型:典型的胰腺组织,有腺泡、导管和胰岛;②HeinrichⅡ型:以腺泡为主,有少量导管,无胰岛;③HeinrichⅢ型:以导管为主,有少量腺泡,无胰腺组织结构。正常部位胰腺的任何疾病均可发生于异位胰腺。

二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33~6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下消化道出血1例,空肠憩室炎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急性胆囊炎伴胆源性胰腺炎1例,肝胆管结石并反复急性胆管炎1例,无其它相关症状和体征。

三临床表现

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随其发生部位不同表现也不一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隐匿型大多数异位胰腺病例可终身无症状,仅在因其他原因行剖腹手术或在X线检查及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

2.出血型位于消化道黏膜下的异位胰腺,由于其压迫及外分泌作用,引起周围的胃肠道黏膜充血、溃烂,形成溃疡,侵蚀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

3.梗阻型异位胰腺可压迫或阻塞所在器官而引起梗阻症状。近幽门处的异位胰腺如较大并带蒂,可以脱垂于幽门内而引起幽门梗阻;腹膜后异位胰腺可压迫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乳头部位及胆道内的异位胰腺可引起胆道梗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胆囊炎;小肠的异位胰腺可引起肠套叠及肠梗阻。

4.肿瘤型位于胃、十二指肠部位的异位胰腺常使局部黏膜隆起,胃或肠壁增厚,在行胃镜、钡剂检查或手术探查时容易误诊为肿瘤。

5.憩室型异位胰腺可发生于消化道憩室或其他畸形部位,如Meckel憩室、胆总管囊肿、脐尿管囊肿等,引起局部的炎症或出血。

四临床诊断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多数术前不能确诊,只是在手术或尸检时发现。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不少病例术前即能确诊,有助于诊断的主要检查为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纤维或电子内镜检查。

1.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在X线片上,本病主要表现为圆形缺损,其中央存留钡剂,呈脐状凹陷,称为中央导管征。如有胰腺导管开口于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剂可进入异位胰腺的胰管内,有助于诊断。

2.纤维或电子内镜检查内镜下可见到位于黏膜下的异位胰腺组织,一般为孤立的圆形肿块,表面黏膜色泽正常,中央有凹陷和开口,呈脐状。用塑料导管向中央开口内注入造影剂,在X线上可见深1~2cm的异位胰腺中央导管。局部活检可获得正常或伴有炎性改变的胰腺组织。异位胰腺在内镜下必须与腺瘤样息肉、平滑肌肉瘤、淋巴瘤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

如患者无症状,术中偶然发现并且顺便切除不困难,一般应将异位胰腺切除,以防将来出现并发症;如术前已出现症状,更有切除的指征;术式以局部胃壁或肠壁切除缝合为宜,术中做冰冻病理检查,如为恶性,应进一步行根治切除术;近年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下切除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异位胰腺的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