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民俗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依托民俗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曹文连

曹文连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王卞完全小学271406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依托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学校,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一、找准学校特色教育的立足点,凸显民俗教育特色。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在校学生398人。学生全部为农村孩子,来自周边八个行政村。学校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以涵盖农村小学办学特色为准则,确立了“为生活服务,为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由此出发,学校一切的教育工作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家乡——这是热爱国家的前提;让孩子喜欢老师、孝敬长辈——这是热爱人民的前提;让孩子喜欢功课——这是热爱事业的基础。

在特色教育的定位上,我们立足于广大农村,围绕“农”字做学问,认真开展民俗教育进校园活动,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民俗教育范围很广,它是在特定区域内人们独特的精神和审美创造过程,其包含的风俗、礼仪、饮食、建筑、服饰等构成了地方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它是教育学生了解历史、凝聚认同、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载体,也是长久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要挖掘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用乡村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教育学生学会生存,了解过去,珍惜现在,把握未来,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

二、依托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教育活动。

1.学校举行农村生产、生活工具展,将祖辈过去生产、生活的器具进行展示(分石器、木器两部分)。通过展示,能让学生认识到生产、生活工具的历史与演变,教育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会分享与合作,注重创新与发展,培养勤劳的品质,增强自豪感。

2.学校以“可爱的农村——我的家”为主题,布置整理农副产品一条街,将家乡主要物产,分农作物、蔬菜、手工艺品、地方特产四部分进行展览。通过给学生集中讲解、参观,谈体会、写观后感,开展“家乡在我心中”、“我为家乡喝彩”等活动,树立了强烈的家乡荣誉意识。

三、以民俗教育为抓手,全力提升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真正发挥民俗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紧紧围绕民俗教育这块特色品牌,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1.开辟农村劳动基地。学校所在驻地的宁阳县鹤山乡王卞社区,是土地成功流转的先进社区,有苗木和蔬菜两个种植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从整地、种植、生长管理(浇水、施肥、除草)、采收,每一个过程学生均积极参与,然后再由种植户讲解其市场价值、经济效益,学生获益匪浅。

2.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发动学生对广大农村的方方面面进行社会调查,时间跨度60年,对爷爷、爸爸、我三代人进行纵向对比。分三个层次:一是生活水平调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展开;二是生产劳动调查,通过生产工具、劳动方式、种植类型、亩产数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展开;三是环境调查,通过植被、土地面积、野生动物种类、大汶河水文变化等方面展开。

3.挖掘整理民间文化,继承家乡优良传统。农村文化是当地百姓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群众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延承,既要继承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农村文化内容众多,可涉及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等诸多方面。学校有责任帮助他们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对孩子们进行取舍教育,这是对农村文化最好的保护与延承。(目前学校已完成了对鹤山岁时习俗的整理,岁时习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由于其区域性特别强,故有“十里路不同俗,一里路改规矩”之说。除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外,鹤山还沿袭有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如正月十六“走百病”、二月二“龙抬头”等。)

4.组建民俗娃美术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对流传于当地农村的民间手工技艺进行整理、挖掘和培训,如条编、剪纸。兴趣小组吸纳部分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参加,每周活动两次,可邀请部分民间有技术的人兼任辅导员。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对劳动的爱好与兴趣。

5.拓宽教育渠道,营造教育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渠道进行教育,如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低、中、高三个年级,分别以《我爱我家》、《我爱我校》、《鹤山,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定期出版手抄报,精选20多条广泛流传于农村的生产生活类谚语张贴悬挂,这些语言通俗易懂,发人深省。

6.开发整理鹤山文化校本课程。主要包括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通过校本课程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四、任重道远,将民俗教育做大做强。

在打造民俗教育特色的工作中,宁阳县鹤山乡王卞完全小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展农村生活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研究,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家乡、喜欢老师、孝敬长辈、喜欢功课、学会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进一步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资源,把民俗教育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努力践行“为生活服务,为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打造特色鲜明学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