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农村学校的“学困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浅谈如何转化农村学校的“学困生”

李振瑛

李振瑛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心学校255171

摘要:“学困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强调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等。因而“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每一位教师的关注。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呢?如何开发学困生的潜力呢?笔者从五点去探讨。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转化对策

一、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没有上进心;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在行为上表现为自由散漫无纪律性,无集体观念,做事只考虑自己,其余漠不关心,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低,感情冲动,逞能好强,行为习惯不良等等。而且他们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随心所欲,放任自流。有的与同学无法交流沟通,有“自闭”倾向,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

以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而我所了解的我校农村“学困生”的情况,却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有很多的不同。我校的“学困生”们虽然普遍成绩差,在家不服管教,在校期间会经常犯错,老师教育后他们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他们却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主要表现在运动会和其他的课外活动中。他们大都乐于助人,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热情、坦诚。他们也都十分爱劳动。他们比一般的好学生还有礼貌,他们的心胸比较宽广,从不记老师和同学的“仇”。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1.要重视家访

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学困生”的思想一般比较落后,其形成原因单从学校是很难了解清楚的。通过与其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交往,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结症,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我班一个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对他关心甚少。使得他在学习上松散,生活上我行我素。我家访时跟他家长沟通,让他们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给他信心。我平时对他也多一份关心照顾,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尽量帮助他。在班里我吩咐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使他保持平静快乐的心境,并且有意识地安排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体验人生的快乐。渐渐地,这位同学爱学习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2.关心爱护学困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热爱学生,更爱“学困生”,将教师的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例如,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一直很差,每次考试后,家长总是棍棒教育,他自己也“破罐子破摔”。我了解这一情况后,进行正面引导,课堂上对他进行三“优先”,即让他优先发言,优先答疑,优先辅导,结果该生在学期结束时竟然考了全班第二名。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一颗滚热的爱心,就一定能够融化“学困生”心头上的“冰霜”。

3.树立“学困生”自立自强的信心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学困生”之所以没有信心,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症结。我们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首先就要把他们心中的结打开。例如我校有个学生,他学习成绩差,但是他打篮球非常棒。一次学校举行篮球比赛,他本人就投进了十几个球,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之后老师在班里表扬了他,说他球技非常好,投球准,为班级争光,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如果他在学习上也能像打篮球那么努力,学习成绩也那么出色就更加好了。

4.给“学困生”以宽容,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更差,家长的责怪,同学的歧视,使其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在他们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而“学困生”的缺点又往往掩盖了他们的优点,自卑感掩盖了上进心。因此,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应给予宽容,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考虑问题还欠缺,心理也还不成熟,判断能力还不强。所以我们对学困生犯错误时的批评不要太过激,要宽容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如果是一味的训斥,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5.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学困生”犹如未经冶炼的矿石,金石混杂,优劣并存,但只要我们老师耐心探索、琢磨,定会发现宝贵的东西。比如,“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纪律差,老师往往对其罚做作业,罚当值日生,甚至剥夺参加文体活动的权利。这样不仅造成“学困生”情绪低落,而且使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学困生”有缺点时,不能老是听到批评、呵斥,要千方百计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肯定,一旦有了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一定要及时鼓励。当然,表扬学生时要注意语言艺术,要少夸聪明,多夸勤奋;少夸优秀,多夸进步。

三、结束语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只要我们重视家访,关心爱护“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宽容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不歧视他们,积极引导他们进步,用我们全部的身心去热爱“学困生”,以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