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李彬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李彬兵

李彬兵

(德阳第五医院股份有限公司(检验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对行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本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检验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末梢采血,研究组行静脉采血,分析不同采血方式的准确性。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行静脉采血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对WBC、RBC、Hb、MCV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两组检测方式都可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进行检测,但是静脉采血对指标的检验更加的清晰和准确,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130-02

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主要的化验项目,主要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以此来确定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是否正常,大多数的器官病变都会影响血液的成分,因此,血常规检查是了解很多疾病的主要方式。因此,选择科学的采血方式,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本文主要针对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检验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5例,男性患者数量占比约为57.1,女性患者数量占比约为42.9%,患者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年龄均值为(45.11±2.13)岁,体重(52.12±6.75)kg。对照组:35例,男性患者数量占比约为60%,女性患者数量占比约为40%,患者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63岁,年龄均值为(44.13±2.22)岁,体重(53.23±6.56)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末梢采血方式,使用的稀释液为120ulSE—9000,仪器测试为末梢采血30ul,并在人工显微镜下进行检测,主要的流程如下:需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采血,且在进行采血前,患者的情绪要处于稳定状态,对采血的部位进行消毒,主要的采血部位是手指,部分患者可在耳垂处采血,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用抗凝管进行储存,做好标记,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研究组行静脉采血法,主要使用的仪器是希森美康sysmexXT-1800i,使用的是其原装配套试剂,并使用血常规抗凝管,主要的流程如下:在情况患者空腹的情况下进行采血,一般采血时间都在清晨6点左右,患者采血前各方面都要处于稳定状态,然后选取合适的静脉,一般以手背静脉为主,部分患者需要在内踝静脉进行采血,采血完成后,同对照组的保存方式相同,送往实验室检验[2]。主要检验的指标是WBC、RBC、Hb、MCV等。

1.3对比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主要是WBC、RBC、Hb、MCV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数据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采血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x-±s),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行静脉采血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对WBC、RBC、Hb、MCV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3.讨论

3.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时临床血液检查中最基本的一项检查,检查项项目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以及血小板为主。以实际细胞计数减少以及升高状况为依据,初步判断疾病症状,例如红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严重烧伤、肺源性心脏病、红细胞增多症以及严重脱水等疾病发生病变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各种贫血均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各种感染性发生病变则可能增加白细胞数量,例如白血病以及炎症等疾病,伤寒、各种病毒感染、疟疾、造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等均可能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细菌感染病变以及炎症病变将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性感染疾病会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血前三天,饮食要清淡,不可过度饮酒;采血前8小时内不可饮食;采血前要保持心情舒畅;三是,采血后按压针孔约3分钟。

3.2实验研究

本文主要对比静脉采血检查和末梢采血检查的效果。静脉采血的主要优点是几乎适用于各种临床检验,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且检测的准确率较高,但是此种采血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采血过程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且对于穿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末梢采血存在采血量少,成本低等优点,被各大医院广泛使用,但是末梢采血的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适用范围较窄,对于很多重大疾病,无法全面的进行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采血包含了对多个项目的检查,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以确定血液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来判断一些疾病。因此,选择科学的采血方式,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行静脉采血检查,对照组行末梢采血检查,研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WBC、RBC、Hb、MCV等指标分别为(5.32±1.38)、(3.98±0.41)(118.3±12.31)、(83.12±5.11),对照组指标分别为(6.81±2.58)、(3.21±0.89)、(135.3±11.28)、(94.38±5.89),经统计学软件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所得到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不同,准确性也存在差距,但是比较来说静脉采血的准确性更高。在实际的采血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选择采血方式,急症患者可利用静脉采血,常规患者可利用末梢采血,总之是在不耽误患者病情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采血方式[3]。

【参考文献】

[1]向珍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2):65-65.

[2]陆敏丽.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6):137-138.

[3]姚顺文.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9):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