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模式下护理人才培养实践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医联体模式下护理人才培养实践体会

周贵香

(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浙江桐乡314511)

【摘要】目的:分析在医联体模式下实施护理人才建设的效果。方法:本医联体自2015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人才培养,观察医联体在针对性培养方法实施前后的护理人才培养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医联体模式下的针对性培养,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医联体模式下进行针对性护理人才培养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医联体模式;护理人才;培养;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184-02

医联体即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同一个区域中医疗资源整合的方法。通过医联体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其中,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针对性培养,提高护理人才素质,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分析了医联体模式下护理人才培养实践效果,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医联体内2015年6月-2017年6月内在职中级职称以下护理人员,数量为81例。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39岁(大部分21~32岁,一人39岁)。

1.2方法

本医联体自2016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人才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1.2.1医联体模式下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法

(1)建立培训组织。(2)明确工作范畴。护理部副主任需要对医联体中的工作需安装和难点进行分析,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扶住计划,组织专业护士团队对医联体护理人员践行专业的质量管理和护理培训,加强医联体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改善。(3)制定培训计划及措施。(4)教学资源共享。

1.2.2优质护理资源下沉专科护士是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的主体,为了更好的提升护理效果和质量,需在医联体中将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具体方法如下:

(1)护理服务下沉。医联体专职护士需参与到社区日常护理中,并对患者和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其内容包括自我管理。自我监测和饮食药物等。并需要开设糖尿病联合门诊、PICC维护和高血压等专科门诊,并让社区居民能够充分了解到自身病情,改善其自我管理水平。另外三级医院需要充分性发挥出护理服务模范作用,将成熟的护理经验带入到社区医联体中,将优质护理服务的覆盖面增大,改善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

(2)优质护理技术下沉。针对当前社区医联体基层护理人员技能薄弱和专科技能缺乏的问题,需要将优质护理技术下沉,对其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和培训。可让高年资护士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通过现场指导、护理查房和护理会诊等诸多方式提升医联体基层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

(3)管理下沉。需在医联体中进行管理下沉,将恢复期和慢性病患者由三级医院转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患者出院计划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护士中,并让专科护士建立起延续性护理档案。并且通过针对性管理下沉的方式完善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培养。本研究中使用FMEA、品管圈和根本原因分析等方式持续性科学性的改善专科护士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需对医联体模式下针对性护理人才培养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使用自制的护理专业知识试卷和实践操作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0分。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和“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若显示为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针对性护理人才建设后,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如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当前我国人民对医疗要求的不断提升,当前医联体模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点。以医联体模式为载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法能够取得较好效果[2-3]。因此更加有效的医联体模式下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

本研究即分析了针对性培训方法在医联体护理人才培养中的效果。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首先可在医联体中建立起护理人才培训组织,制定培训计划,教学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的起到培训效果,并形成良性循环,可让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到医联体中。可通过护理服务下沉、优质护理技术下沉以及管理下沉实现[4-5]。

本研究也显示,使用针对性护理人员培训的方式,可明显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评分和实践能力评分。综上所述,在医联体中对专业护士实施培训时,使用针对性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法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金风.医联体模式下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在二级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7):245+249.

[2]杨琴.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改革思路[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5):580-582.

[3]高寅巳,于卫华,罗在琼等.互联网+四元联动延续护理整合照护模式的实践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145-147.

[4]王艳,王加凤,胡娅莉等.医联体背景下半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的探索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23):41-43.

[5]周娟,孙艳.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在医联体内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实践[J].现代医学,2016,44(11):1627-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