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于冬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于冬艳

于冬艳

于冬艳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人民医院154200)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254-02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进展缓慢,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按病变组织学改变的不同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和特殊类型3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有时黏膜局部呈不典型增生甚至可癌变。特殊类型胃炎临床少见。按病变的部位和病因不同可分为慢性胃窦胃炎(B型)和慢性胃体胃炎(A型)两种。前者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1临床资料

分析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0例,年龄在38~69岁,平均年龄49岁。患者2012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其中男100例,女2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2护理

2.1饮食护理

2.1.1病情加重时: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剧烈呕吐、呕血时应禁食。

2.1.2病情稳定时:向病人说明摄取足够营养素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养成定时进餐、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原则,避免摄入粗糙、过冷、过热、过咸、过甜、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戒除烟酒。

2.1.3营养状况评估:观察并记录病人每日进餐次数、量、品种,了解其摄入的营养素能否满足机体需要。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

2.1.4制定饮食计划:根据病人病情和营养状况与其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①高胃酸者:应禁食用浓肉汤、多脂肪食物及酸性食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可食用清淡的牛奶、菜泥、面包等。②胃酸低者:可食用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浓肉汤、鸡汤、高脂饮食等。酌情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食醋等。食物应完全煮熟后食用,以利消化吸收。

2.1.5改进烹饪技巧: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刺激病人食欲。

2.1.6改善进餐环境:提供清洁、舒适的进餐环境,注意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噪声、异味等不良刺激。保持口腔清洁舒适,鼓励病人晨起、睡前、进餐前刷牙或漱口。

2.2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根除Hp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2.1抗菌药: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口腔金属味、舌炎等不良反应,宜在餐后半小时服用。

2.2.2枸橼酸铋钾:因其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故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此药可使牙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入,不宜与制酸剂、牛奶同服。部分病人服药后可出现黑色大便或便秘,停药后自行消失。少数病人可有恶心、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极少出现急性肾衰竭。

2.2.3解痉止痛药:常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应餐前服用(制酸剂在餐后服用)。

2.2.4促胃肠动力药:常用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宜在餐前服用,不宜与阿托品等解痉药合用。

2.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有无好转,注意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频率,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量、性状,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进餐次数、量和品种,以了解其中摄入的营养情况,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

2.4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并减轻各种焦虑,如部分患者常因反复发作、有异型增生而担心自己患胃癌,护理人员应细心加以解释,向患者说明该病只要经过正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躯体的不适感。对于异型增生者,要严密随访,即使有恶变,及时手术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2.5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消除忧虑、保持良好心态;加强营养、避免生冷、油煎、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戒除烟酒;注意劳逸结合,教会患者认识与自身有关的疾病诱发因素;对有肠上皮化生和中度非典型增生患者,应强调定期作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

3体会

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在慢性胃炎的进展中,若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胃腺体完整无损,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当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显示有活动性炎症,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多提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腺体,腺体萎缩、消失,胃黏膜变薄,特别是伴有肠化生样改变时,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胃上皮或化生的肠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生发育异常,可形成异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由于大多数慢性胃炎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因此病理组织学检查多可发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主要见于黏液层和胃黏膜上皮表面以及小凹间。

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加强饮食卫生和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过冷、过热、辛辣、粗糙的食物以及浓茶、咖啡等饮料),戒除烟酒。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嘱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常用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可有10%的患者因慢性胃炎转为胃癌,应指导患者定期复诊。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如有变化,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刘建明,王一鳞.内镜微波治疗隆起性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1(02):184-185.

[3]陈晓辉;慢性胃炎的情志护理及饮食调护[J];中国民间疗法;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