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拒食行为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拒食行为疗效分析

黄信荣李杰

黄信荣李杰(广西龙泉山医院广西柳州545005)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106-02

【摘要】目的了解MECT对精神疾病拒食行为的疗效。方法对38例精神疾病患者行MECT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ECT治疗次数3~6次后,所有患者拒食行为完全好转,能恢复自行进食。结论MECT治疗精神疾病伴发拒食行为快速有效。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拒食行为

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electricconvulsivetherapy,MECT)是目前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是传统电休克治疗的改良,主要应用于急症、重症、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为了解MECT对精神疾病伴拒食行为的疗效,现对MECT治疗精神疾病出现明显拒食行为的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为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8例,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9例,抑郁症11例,癔症5例,应激相关障碍3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诊断标准,病例拒食行为均在3天以上,因治疗难度大而申请进行MECT治疗,无MECT禁忌证,排除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拒食行为;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7~53岁,平均(33.25±10.56)岁。

1.2方法电休克治疗仪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的醒脉通多功能电痉挛治疗监测仪。由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监测心电图、血压,治疗期间加压面罩吸氧。根据年龄、体重不同按能量百分比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起初每日1次,连续做3次后,隔日1次,治疗期间,继续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支持对症处理。

2结果

MECT治疗后均所有病例拒食行为呈逐渐好转趋势,27例(71.1%)在第3次MECT治疗后能完全自行进食,9例(23.7%)在第4次、2例(5.3%)在第6次后能完全自行进食,详见表1;就其改善程度,精神分裂症的拒食行为改善比率最高,其次是抑郁症,因病例数少,未对其疾病之间差异进行比较;治疗期间患者伴头痛者4例,无其他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均能接受。

表1拒食行为在MECT治疗后恢复情况

3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是在麻醉诱导下注入肌松药之后的电休克治疗,患者在麻醉后进入无意识状态,治疗过程中无恐惧感,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适应范围更广等特点[1],是传统电休克治疗的改良,对各种精神疾病均有较好的效果[2-5]。MECT与传统的电休克治疗相比,通过麻醉剂及肌肉松弛剂的应用,首先减轻了患者治疗时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同时明显减少骨折、关节脱臼、心血管意外、全身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拒食是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有意拒绝进食,有时还拒绝饮水;患者拒进饮食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例如受幻觉支配,听到声音叫他不要进食;从食物或饲料中闻到或尝到特殊气味或味道;或受被害妄想的影响,坚信食物或饮料中有毒,这些都是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拒食原因。严重的抑郁症尤其是有罪恶妄想的患者可以拒食作为结束自己生命的手段;一些处于谵妄状态的患者也可在幻觉或妄想的影响下拒绝进食。这此伴发于精神疾病的拒食行为如持久,可能会造成机体衰竭,导致死亡。精神疾病伴发拒食常见精神分裂症,以妄想型和紧张型较常见;或抑郁性疾病、谵妄状态,给医疗护理造成极大困难。本组病例在行MECT治疗后,拒食行为能得到迅速缓解,36例(94.8%)患者在第3~4次治疗后,恢复自行进食,不良反应小,仅有4例(10.8%)患者出现头痛,但患者能耐受,休息后能好转,安全性高,依从性较好,治疗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MECT治疗精神疾病伴发拒食行为的快速有效,极大缓解医疗护理难度,同时治疗患者精神症状,治疗的依从性高,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的,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强,李艳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折[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2):105.

[2]吴树跃,吴尼吉,陈惜如,等.无抽搐电休克对急性期精神病干预的疗效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1):49-51.

[3]易正辉,徐庆华,盛国红,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280-281.

[4]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等.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2):75-77.

[5]李哲,张帆,张丽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349例疗效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