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的探讨洪东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的探讨洪东煜

洪东煜

洪东煜(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肠癌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全组低张灌等密度或高密度造影剂行CT检查均一次成功,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7.9%。结论低张下行CT检查简单、经济,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于结肠癌术前诊断、肿瘤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张造影结肠癌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20-02

结肠癌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由第6位上升至第4位,仅次于胃、肺、肝癌[1],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目前,结肠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有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结肠内超声检查。本文对30例结肠癌患者偿试术前采用螺旋CT低张造影扫描方法,对其结果与手术病理作一对照分析,供同道参考。

1、材料与方法

本组到30例,其中横结肠6例降结肠6例升结肠2例乙状结肠14例盲肠1例术后复发1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6~93岁,平均63.9岁。主要临床表现有便血、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肠梗阻、消瘦及贫血。11例扫描前作纤维结肠镜检查疑结肠癌,5例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疑结肠癌,30例均行SCT平扫加增强扫描。

采用PhilipsBrillance6螺旋CT扫描机,检查前一日禁食,检查前1h清洁灌肠,检查前15~20min肌注654-215mg,经肛管灌注微温生理盐水或2%碘水1000~1500ml,2~5min后开始扫描,扫描条件:120kV,250mAs/slice,扫描时间0.75sec,层厚5mm,pitch0.85,扫描范围从膈肌致耻骨联合下5~10cm。病人一次屏气后连续扫描,将所获得的信息以2mm重建,然后传至工作站,并用三维多平面图像重建(3D-MPR)。一般取仰卧位,本组5例加扫俯卧位。30例均加螺旋增强扫描,用碘海醇(300mgI/ml)100ml团注,扫描延迟时间40~50s扫描观察粘膜及60s~80s扫描观察肠壁肌层、当疑有肠壁血运障碍时,可在2-3分钟时再扫一次。大量腹水病人,因血循环速度较慢,应适当延迟扫描时间。[2]

2、结果

所有病例病变区充盈较好,病变显示清楚。结肠癌的CT表现有肠壁明显增厚。正常肠壁厚度为2~3mm(1~3.0mm)[2],结肠癌肠壁增厚可达20~50mm,本组30例均有局部肠壁增厚表现。腔内肿瘤形成的肿块多为偏心性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与周围肠壁分界较清楚,周围肠壁可正常,其中有16例形成腔内肿块,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23例,结肠周围为丰富的脂肪组织,浆膜面受侵在CT上表现为浆膜面模糊不清,或伴有浆膜面外的条索状影,肠脂肪间隙消失或密度增高。9例显示为浆膜面受侵。手术发现6例浆膜面受侵。淋巴结转移,结肠外的淋巴系统主要与结肠的动脉伴行,CT以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淋巴结作为转移淋巴结的重要指标,结果CT发现11例,而病理证实9例。

3讨论

纤维结肠镜和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结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两者对结肠癌的分期均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准确的分期不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起决定作用,还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结肠双重对比造影和纤维内窥镜均不能观察肠壁的深层改变和肠壁外情况及周围脏器的浸润。CT作为一种横断位成像方法,能清晰显示肠壁厚度、肠壁周围情况、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处脏器转移。CT作为双对比造影和内镜的重要补充手段,只要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能清晰显示癌肿的肠壁和肠外浸润、周围脏器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结肠为连续性中空的肌性器官,CT检查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充分清洁肠道,消除粪便造成的假象;肌肉注射山莨菪碱(654-2)针10~20mg,使胃肠道处于低张状态,并避免肠蠕动造成的伪影。理想的对比剂应符合以下要求和条件:(1)易被患者接受;(2)密度均匀、稳定,不被胃肠道吸收以及无不良作用;(3)使胃肠道良好充盈,并能很好地显示胃肠道壁和软组织块影;(4)不易产生因密度差异过大造成的伪影。本组病例采用生理盐水或2%泛影葡胺作为对比剂,病变显示清楚,与周围结构对比良好,尤其是病变内部有液化坏死或周围有囊性病变时更显示其重要性。

由于CT扫描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发现腹腔、后腹膜区肿大淋巴结以及肝脏内的转移灶。CT的主要贡献是显示病变范围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以及观察术后改变。但是CT不能鉴别肿瘤向周围轻微的浸润与肿瘤所致的炎症反应。肿瘤与周围组织、脏器之间脂肪层和筋膜间隙消失一般被认为有周围侵犯,但缺乏脂肪组织和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常导致假阳性,结果不可靠。

本组30例结肠癌以中晚期病例居多,经CT检查能发现病变肠壁增厚、肠腔内肿块、肠腔狭窄或形态不规则,增强后增厚肠壁及肿块明显强化。利用CT二维重建法根据病变近、远端肠管的形态和走向可明确发病部位。CT扫描对中、晚期结肠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适用于对晚期患者的术前分期和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本组30例结肠癌术前定位、定性经CT检查均能作出明确诊断。但是,CT检查也有局限性,CT不能显示肠黏膜表面的细微病变,因此早期结肠癌易于遗漏。CT仿真内镜可清楚显示腔内肿瘤的形态,对溃疡显示不及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结肠癌可发生肝、肺、脑、肾、肾上腺、骨骼、卵巢、腹膜等转移[3],CT对结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确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CT仅能显示淋巴结大小,而不能明确其性质,当淋巴结有转移而淋巴结增大不明显时CT难以判断。一般将淋巴结直径≥10mm作为CT判断转移淋巴结的指标,但组病例小于10mm术后诊断为转移淋巴结,而有大于10mm为反应性增生,但转移的淋巴结均在增强扫描中几乎与肿瘤同步强化,所以强化明显作为转移淋巴结重要指标。CT对结肠癌侵犯邻近组织及脏器有时估计不准确。

总之,CT扫描虽不能作为结肠癌检查的首选方法,但可作为重要补充检查,尤其是结肠癌术前检查,对确定癌肿侵犯范围,有无邻近组织和脏器的累及、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外科手术措施的选择能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晓鹏.结肠肿瘤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2):103-110.

[2]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1.ISBN7-5381-3222-8.

[3]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