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呃逆65例疗效观察

/ 1

针药并用治疗呃逆65例疗效观察

双文武

双文武(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个旧6610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306-01

【关键词】呃逆针药并用疗效

笔者于2006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中医内服调理治疗呃逆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收集65例。均为我科门诊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30~78岁。病程4天-2年。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

2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自拟降逆和胃汤:旋覆花(包煎)10g,苏梗15g,厚朴15g,法半夏15g,槟榔9g,代赭石20g,竹茹10g,炒莱菔子12g。口臭烦渴、便秘、舌苔黄腻者加炒大黄15g,枳壳15g,生石膏30g;四肢乏力,舌淡脉细者加潞党参30g,生黄芪30g,吴茱萸9g;抑郁忧思,舌红脉弦者加焦栀子15g,淡豆豉30g,炒香附15g,郁金15g;心虚胆怯者加煅龙骨30g,炒枣仁18g,琥珀末4g(吞服),合欢皮15g;面垢舌青或舌下脉络瘀滞者加丹参30g,桃仁15g,红花8g;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者加附片30g(开水先煎2小时),干姜10g,丁香9g(后下);口干咽燥、不思饮食、舌红少苔者加乌梅10g,沙参15g,麦冬18g,九香虫10g,温开水浸泡半小时煮开十分钟后取汁200ml饭后温服,每天三次。若体质差者,少量频服,每天一剂,忌食生冷油腻之品。7天为疗程。

2.2电针治疗穴取膈俞、膈关、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针用32#长1.5寸针直刺得气后将背俞穴以同侧膈俞配膈关、脾俞配胃俞用江苏江都医用电子设备厂J91-A型电针机通电刺激,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服药针刺后三天内呃逆停止,2月内未发作。显效:服药针刺后呃逆逐渐减轻,两疗程后症状解除。2月内未发作。有效:服药针刺两个疗程后呃逆逐渐减轻、消失,停用针药后2月内又发作,重复治疗有效。无效:服药针刺一疗程后无明显减轻。

3.2治疗结果治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3%。

4讨论

呃逆为中医病名,临床上很常见。现代医学中单纯膈肌痉挛及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癌、肝癌、肝硬化晚期,尿毒症等病均会出现呃逆症状。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气逆而发病,总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治则。临证时笔者根据寒热虚实之不同,在降逆和胃汤基础上分别加减以清热通腑、补虚助阳、养阴益气、平肝舒肝、活血祛瘀之法配合针灸,以背俞穴为主、配之以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共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得以恢复正常。除胃癌、肝癌、尿毒症晚期等重证外,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