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与弹性发展

/ 1

模块化教学与弹性发展

舒伟刘荷

舒伟刘荷(承德技师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首先要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以信息工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内涵。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建成“谁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学”(anypersonanystudy)的大学,而且还要建成“什么时候都能学,什么地方都能学”(anytimeanyplace)的学校。

对专业课程来说,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开展模块化教学以及相应的弹性发展。

一、模块教学的基本理念

模块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一种职业教育法,它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它的推广和应用,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职校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模块教学法是把操作技术和相关理论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通过模块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它有讲有学,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弹性──使模块化教材前途光明

1、模块化教材结构蕴含着弹性。弹性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移植到教材方面则称之谓教材弹性。在模块化结构的教材中,通过模块的变形和组合,可以充分地表达职业教材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即模块化教材具备教材弹性的基本性质。

2、职业教材弹性化是现实的选择。有教育专家认为:“教科书应不应该有弹性,不是凭主观臆断,而是应从我国地域广阔,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的实际出发来考虑。有弹性,更适合国情,更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由于我校学生来自于普高和初中,鉴于高中三年教育的差异,同学间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倘若在“一刀切”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倒也“无话可谈”,因为教材弹性没有生存的条件。但在如今国家经济走向市场化,“适应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多规格人才的需求”的条件下,就不能再无视职业教育中的不和谐,也不能漠视师生们的感受和困惑。每个老师上课时,只有一张嘴,他不可能同时使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都达到共鸣,倘若通过教材内容的选学、说明、注释、引导及技能训练中的开放性实验项目等教学环节弹性的设计,亦可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各得其所,来缓解此类教学矛盾的激化。为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职业教材也必须适应生源多样化的客观现实,而模块化结构应是其最佳选择。

3、教材弹性化是发展的需要。如今,人才在流动,生产在发展,技术在飞跃,用人单位的多元化、用人单位“够用为准”的人才观及人才投资策略必然会催生订单式教育的来临。订单式教育是选择式教育,是遵循市场经济法则的市场行为。因此呆板的传统教材结构(传统百货店式)将会从职教领域内淡出,而具有大量职业技术基本理论、职业技能基本功、反映时代进步的新技术新工艺、可供选择(弹性)的(现代超市型)模块式教材一定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4、教材模块化具有延续性。教材本身是一个发展概念,当今时代,技术爆炸,但对教材来说,内容和篇幅要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模块化教材为模块链接,自然淘汰的结构,它的长度一般为常量,其内容则始终跟随课程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同时也追逐着时代的科技应用,而不是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堆砌新的砖块。现在的教材往往都系统性太强,章节前后逻辑相邻,“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因局部的变更,将导致整书系统的紊乱,而模块教学思想要求教学模块始终处于微小的调整中,以适应市场连续的变化。由于模块间相互独立成篇,且调整模块的幅度不大,这样,对办学者而言,实训器材的办学投资可分期计划投入,资金压力不大,并能维持设备的先进性。对教师而言,在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又能跟随时代技术的进步。

5、教学(材)弹性的限度。

图1

学过直流稳压电源的人们都了解,都能看懂图1的含义,即该电源在交流电网波动10%的条件下,稳压电路都能保持输出电压U0不变。稳压电路作为一个弹性体发挥了作用,但交流电网的波动如超过10%的设计范围,那么稳压电路不仅会失去调压的功能,而且会损坏,即稳压电路失去了弹性。

类比职业教育,可以画出图2:

图2

中、高职生源分数线不能低于一定的程度,否则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条件都会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即失去弹性。朱熹指出:“圣人之道,粗细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材而笃焉。”讲的就是因材施教。综上所述,面对生源的多样化,面对着不同的社会需求,模块化教学与弹性发展将是必须的。作为教育执行者的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及时进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并着眼于自我效能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