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触摸控制灯光调控电路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遥控、触摸控制灯光调控电路设计

贾强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贾强

摘要:当今的电子设备在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了人性化问题,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快捷与方便。本文基于HT7713设计了遥控、触摸控制灯光调控电路。

关键词:遥控;触摸;超声波;HT7713一、前言超声波传感器一般采用压电元件制造,通常是把一块压电晶片做在金属片上或把两块压电晶片做在一起,压电晶片接收到超声波时产生振动而输出电信号。它是利用压电效应的原理使电能和超声波相互转化,即在发射超声波的时候,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发射;而在收到回波的时候,则将超声波转换成电信号。超声波传感器习惯上称为超声波换能器或超声波探头,通常有超声波发送器和超声波接收器两种,但有的超声波传感器既具有发送声波的作用,又具有接受声波的作用。

我们利用超声波特有的性质制造出了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在测量、控制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超声波无损探伤、厚度(高度)测量、流体测量、超声显微镜、超声成像技术,在超声波遥控、超声波测距、车辆倒车防撞报警、声纳系统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遥控、触摸控制灯光调控器可以对客厅灯、台灯等照明设施实施遥控和触摸控制,功能新颖实用,成本低廉。

二、元器件的选择1、uA741uA741是宽范围的共模电压和无阻塞功能可用于电压跟随器。高增益和宽范围的工作电压特点在积分器、加法器和一般反馈应用中能使电路具有优良性能。(1)无频率补偿要求;(2)短路保护;(3)失调电压调零;(4)大的共模、差模电压范围;(5)低功耗。

2、LM567LM567为通用锁相环电路音调译码器,在本文仅将其基本功能概述如下:当LM567的3脚输入幅度?25mV、频率在其带宽内的信号时,8脚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2脚输出经频率/电压变换的调制信号;如果在器件的2脚输入音频信号,则在5脚输出受2脚输入调制信号调制的调频方波信号。用外接元件独立设定中心频率带宽和输出延迟。主要用于振荡、调制、解调、和遥控编、译码电路。如电力线载波通信,对讲机亚音频译码,遥控等。

3、HT7713HT7713是台湾合泰公司生产的一种四段调光集成电路,该芯片外围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人手触摸感应电极时,即向1U端输入一个控制信号,1U端(3)脚输出的触发信号随之变化,灯泡亮度可以在弱光、中光、强光、熄灭之间循环变化。

D3、D4用来保护芯片免受过高的输入电压损坏。

4、78L09三端稳压器用78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5、可控硅BT137可控硅BT137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亦称为晶闸管。具有体积小、结构相对简单、功能强等特点,是比较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之一。该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中,多用来作可控整流、逆变、变频、调压、无触点开关等。家用电器中的调光灯、调速风扇、空调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组合音响、声光电路、定时控制器、玩具装置、无线电遥控、摄像机及工业控制等都大量使用了可控硅器件。

三、超声波发射电路及遥控、触摸控制灯光调控电路设计

图1超声波发射电路图2遥控、触摸控制灯光调控电路四、遥控、触摸控制灯光调控电路工作过程分析运算放大器IC1为超声波或亚超声信号放大(S可以用亚超声接收器,也可以用超声波接收器,使用超声波接收器时,发射器可用图所示电路,此超声波遥控电路由40KHz超声波发射电路构成,非门F1、F2构成40KHz[f=1/(2.2R2C1)]多谐振荡器,经F3、F4缓冲、V驱动超声波发射头S发出超声波),LM567的3脚输入频率与自身的振荡频率(由5、6脚外接R、C决定)相同时,8脚输出低电平。通过仔细调节RP1,可以使接收电路的灵敏度达到最大。遥控调光时,按下发射器上的发射键,IC2接收到与自身振荡频率相同的信号时,8脚输出低电平,光耦合器内部发光管导通,3、4场效应管导通(其导通电阻只有几欧姆),电源变压器B次级的50KHz交流信号经过R10、TLP225加到C5上再到IC3,IC3对灯泡发光亮度进行控制。IC3为灯泡调光专用集成电路,1脚有感应信号(人体感应信号等)时,触发内部电路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从3脚输出移相信号,经过C9加到可控硅的控制极,通过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从而改变灯泡L的发光亮度。M为触摸金属片,约为大手指一般大小,当人体接触到该触摸片时(一般用手指直接触摸)则进行触摸调光,调到合适的亮度时,立即松手,亮度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R9为过零检测电阻。

参考文献:[1]单成祥.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2]李瑜芳.传感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杨帮文.最新传感器使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陈裕泉,葛文勋.现代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杨帆.传感器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陈书旺,张秀清,董建彬.传感器应用及电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夏银桥,吴亮,李莫.传感器技术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作者简介:贾强,男,(1981-),汉族,讲师,研究方向:电工与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