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浅谈县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张东艳

陕西省吴堡县柳青图书馆718200

摘要:文章从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服务要正视竞争、服务要提倡奉献、服务要重视成果等方面集中论述了如何搞好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文献信息资源

一、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

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社会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还是通过活动维系着彼此的存在与发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社会法则。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社会文献信息中心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着它以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为根本宗皆。它的基本职能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体现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立足于服务。可以说,服务是图书馆社会存在的前提,是检验图书馆办馆效益的唯一标准,也是评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指标。目前一些地区往往盲目追求馆舍规模、设备条件,忽视了图书馆的根本——以读者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践证明,凡是遵循服务社会、服务读者唯一宗旨的图书馆,它就能取得社会支持,从服务中获得动力,保障生存,持续发展。

二、服务要正视竞争

图书馆服务与社会其他服务活动关系密切既彼此互相补充又互相竞争。就作为精神文化的服务而言,广播、电视、文误、体育信息网络正日益发展、提高,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制约,并同时参与文化的活动与创造。图书馆的生存条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当今人们不仅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不出家门利用网上图书馆获取各种信息,甚至通过网上书店购买书刊。近年来,据各地传媒系统报道,图书馆阅读活动出现波动。台湾的一项调查表明,1998年台北市由于市民阅读习惯的改变,图书馆资料借量由1996年的618万册降到1997年的591万册,降到1998年579万册。笔者认为大众传媒及信息网络发展的动力是科学技术与社会需求,它们对图书馆既构成了一种冲击,同时也提供了动力和机遇。纵观精神文化求乐、求美、求知的总体功能,图书馆作为社会求知的知识载体将永远在精神文化中处于龙头地位。以下调查资料足以证明即使在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阅读尤其在图书馆中的阅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美国成年人中有十分之七的人每天都要看报纸,而十分之九的人经常离不开报纸。

2.在美国三分之二的人拥有借书证,1997年十分之六的美国人至少到图书馆一次,十分之一的人至少去过25次。在到图书馆的人中,二分之一看书刊资料,五分之一上网,五分之一使用计算机,五分之二以上去借书。

3.1994年,美国公共图书馆藏书是6.3亿册,流通量16亿34万册,流通率为233%,全国平均每人借出3册。

4.在日本,对1000名坐电车乘客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每4个人就有一人看报,占33.8%,还有看书的占37.3%,看杂志的28.9%。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旅游者携带何种物品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90%的人回答是带书刊和收音机。由此可见,阅读渗透了生活的每个角落,为其他文化服务不可替代。

其实,图书馆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书店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读书组织。目前书店越来越多,他们将售出与提供宽松的读书、选书形式结合,阅读环境舒适、自由,尤其是特价书市不断出现,往往其中的顾客大都在阅读而不买书。社会读书组织,诸如书友会、读书社、读者沙龙、读者俱乐部、图书银行等等,他们采取会员形式,以少量的交费,享受互惠借书,形成优惠购书等,远比图书馆服务灵活、方便,颇受读者的欢迎,已构成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个威胁与挑战。对此,我们应该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克服封闭、保守状态,进一步深入信息开发,加强自动化网络建设,提升服务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化被动为主动,力争在各类精神文化服务方面牢固占据自身应有的地盘。

三、服务要提倡奉献

图书馆由国家兴办,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正如1994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信息计划委员会通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上应该是免费的。图书馆依法执行社会文化教育任务,不能向纳税人——读者谋取报酬,更不能巧立名目去索要非分的收入。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耐得住清贫、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要在社会上大力提倡志愿服务者、义工、读者积极分子到图书馆参与为读者服务。在不少发达国家或地区正是以服务读者为荣,以供职图书馆、博物馆这样的知识殿堂为荣,把对知识的加工和传播视为一个精神财富的追求者、拥有者。图书馆的服务是公共的、公益的,如果就物质待遇而言,需要培育与弘扬奉献精神,而对于精神享受则应该执着追求,是一个富有者。任何一个图书馆工作者都需要树立为读者、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

四、服务要重视成果

服务作为智力劳动必然要产生成果,建立服务成果的观念对于强化服务的目的非常重要。对图书馆服务成果要正确分析对待,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一定量的局限,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由量变倒质变。重视服务成果,必须树立科学、务实精神,以长期不懈的努力,从优质而具体的工作成果和特色而有效的信息产品成果,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