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孙双林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016000

【摘要】:目的:针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行以胺碘酮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通过利用对比的分析方式对我院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予以胺碘酮方式进行治疗,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给予实验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有效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疗效、心率等情况予以观察。结果:通过对实验组(15例)予以胺碘酮治疗方式观察发现,在治疗后的患者中,患者的心率有明显的好转,实验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疗效,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现在急诊科室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同样也是心源性猝死主要原因之一。快速型心律失常在临床的表现中经常为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由于在心脏泵血功能中,心室是主要的承担者,因此在心律失常中经常会导致患者由于血流动状态不够稳定,使心功能逐渐恶化,就会出现低血压,加重心脏病患,进而出现猝死等现象,因此需要针对这类患者实施复律治疗[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择我院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接收由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最大的年龄为75岁,最小的年龄为23岁,其中平均的年龄在(46±3.5)岁,之中所有的患者均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排除患者在就诊前一周内服用抗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现象,也并没有存在实施过电复律和手术的患者。将30例患者分为15组对照组,15组实验组,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通过对实验组予以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式治疗。经过治疗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静脉推注的方式,将胺碘酮的计量控制在每天不得多于1g,在150mg的胺碘酮中应该加入30毫升的葡萄糖予以稀释,在注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推注的时间,控制时间大致在10分钟内即可,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0.1至0.6毫克/每分钟的速度实施静脉滴注,观察患者半小时之后的心率情况再予以调整,总体来说在静脉推注过程中次数可以达到3次左右。在用药的时候,要时刻注重对于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再斟酌用药。同时在进行口服药的治疗中,要严格控制口服剂量的胺碘酮在最初阶段大致在0.2克之内,每小时予以3次服用,直至心律失常的症状有所消失,再对此进行调整为每小时1次。

1.3疗效判定指标

显效: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消失,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律失常现象较比治疗前症状有明显的改变,并且发病的几率减少至50%之上。无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对比在治疗前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针对心律失常患者行以胺碘酮治疗方式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率等情况进行观察,15例患者在通过胺碘酮治疗之后,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5人,实验组显效人数为8人(占53.3%),有效人数为6人(占40%),无效人数为1人(占6.7%),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人数为4人(占26.7%),有效人数为5人(占33.3%),无效人数为6人(占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有意义,即P<0.05。通过两组在治疗后心率比较,发现实验组在治疗后心率为(136.63±14.76)次/每分钟,对照组心率为(148.78±15.83)次/每分钟,实验组患者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有意义,即P<0.05。

3讨论

针对于目前来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数目也在逐渐提高。心律失常是现在急诊科室中各种心脏疾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快速型的心律失常。现在的急诊治疗中一般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方式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症状进行治疗,胺碘酮也称为乙胺碘呋酮,它能够有效阻碍心肌细胞膜钾通道正常运行,从而能够抑制钾离子外流,抑制负极出现的过程[2]。胺碘酮能够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并不需要依赖心率的快慢,并无翻转使用的依赖性。在胺碘酮治疗中,胺碘酮能够阻碍Na、K通道与β受体,有效降低窦房结和蒲肯野纤维之间自律性,同时也能降低窦房结与蒲肯野纤维之间传导速度。因此通过分析可知,胺碘酮具备延长有效不应期、减缓传导的速度和降低自律性等作用,对于治疗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作用[3]。

通过本文对于心律失常疾病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能够发现,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心率和疗效有效率进行观察与对比,从而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胺碘酮药物治疗后心率明显好转、治疗的疗效较为有用,进而能够得出胺碘酮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中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次实验研究结果与罗秋梅,徐日光《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4]一文中具有相似性,可证明本次实验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建议推广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方式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疗效,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晋,吴晓飞,许超.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06):845+924.

[2]杨斌.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31-32.

[3]赵丽萍.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06):1198.

[4]罗秋梅,徐日光.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09):1321-1322.